社評:騰訊列「軍企」荒謬絕倫 美國打壓無阻中國自強
文章日期:2025年1月9日
【明報社評】中美角力激烈,華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這幾年可謂司空見慣,然而業務以遊戲、社媒及移動支付為主的騰訊,居然也被美方列入「中國軍工企業名單」,實在無法不叫人側目,就連外資大行也對這一決定感到困惑。拜登政府任內一再打壓中國科技企業,今次不過是最新一例,字節跳動旗下TikTok在美國「不賣就禁」法令生效在即,聯邦最高法院會否及時推翻決定,仍是未知之數;特朗普聲稱對TikTok「有好感」,也不等於會輕易放過TikTok。中美科技戰近年不斷升級,然而中國高新科技產業仍能高速發展,白宮打壓變本加厲,只會倒逼中國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減少依賴美國西方。
騰訊業務無關軍工
美方「莫須有」不講理
2018年,特朗普對華發起貿易戰,中美關係螺旋式下降。美國擔心霸權地位動搖,遏制中國發展成為兩黨共識。拜登上台後,不僅沒有撤銷特朗普對華關稅措施,科技戰、金融戰等更是打個不停。2021年起,美國國防部按國會要求,根據「最新資訊」,識別在美國直接或間接活動的中國軍工企業,並向國會呈交年報,美國公司若與名單上的中國企業合作,可能會令它們今後無法獲得國防部的合同。
本周一,美方更新名單,「榜上有名」的中國企業合共134家,包括全球最大航運公司之一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晶片製造商長鑫存儲,以及無人機製造商道通智能等。最新納入名單的公司中,以騰訊和寧德時代這兩間內地科技巨頭最受注目,消息一出,兩家公司股價應聲大跌。騰訊和寧德時代強調沒有參與任何軍事相關活動,列入清單是錯誤。根據美方說法,名單上的公司,皆是「同時擁有軍事和商業技術」的實體,並在美國境內有業務營運。換言之,就算有關公司業務跟國防工業完全沾不上邊,只要美方認定公司擁有「軍事技術」,已經可納入名單之中。如此寬鬆和含糊的認定標準,跟隨口說了算,實際並無多少分別。
騰訊業務以遊戲、廣告、社交媒體及移動支付為主,既非軍工企業,也不是軍工供應商;寧德時代則是新能源公司,去年初美國汽車巨頭福特車廠還宣布與寧德時代合作,在密歇根州建造汽車電池工廠,未料觸動到一些反華政客神經,反對引進中國技術。這兩間內地科技巨頭居然也被列入中國軍工企業名單,邏輯根本就是「莫須有」,暴露美方蠻不講理。白宮本月20日換主人,一般而言,現屆政府離任前,應避免採取一些太具爭議或影響下屆政府的決策,然而過去兩個月,拜登卻是肆意而為,由特赦兒子到容許烏克蘭用美製遠程飛彈攻俄推高戰火,各界議論紛紛,今次更新中國軍工企業名單,就連投行巴克萊的分析也承認,他們跟許多投資者一樣,對騰訊列入名單的理由和時機感到困惑。
理論上,「中國軍工企業名單」只是提醒美國企業注意風險,不涉即時制裁或禁止美國人投資,名單上的公司也可以提出申訴,然而以現時美國的政治氛圍,倘若國防部有所行動,財政部也有跟進壓力,列入名單的中國企業面臨的制裁風險有可能增加,騰訊股價大挫,反映的正是這一憂慮。事實上,近年華府打壓中國企業的一個常用伎倆,就是亮出各種「制裁」工具,懸在中國企業頭上,作為威脅,就算最後收刀回鞘,但已足以挑起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因素的憂慮,嚇怕部分投資者,打擊了相關中國企業股價,妨礙了它們正常做生意及融資等。這根本就是耍流氓的滋擾行為。
當然,騰訊等中國科企巨頭,有的是實力,美方的小動作雖然構成滋擾,但不足以影響公司發展。騰訊早前公布的季度業績,營運表現普遍優於市場預期,公司回購力度也完全抵消了南非大股東Naspers旗下Prosus減持的影響。另外,蘋果也在跟騰訊及字節跳動洽商,在內地推出人工智能服務。美國大行花旗亦稱,軍工企業名單風波雖然觸發市場恐慌反應,影響股價表現,但這無礙騰訊增長前景。2021年,小米也曾無端被美方列入「中國軍工企業名單」,申訴4個月後獲得除名。有分析認為,這次騰訊應該也有相當機會「打甩」,然而申訴並非沒有成本,一間正當做生意的公司,也不應該如此遭到刁難。
TikTok命運惹關注
中國科技巨企扳不倒
過去數年,華府一再滋擾打壓中國科技龍頭企業,華為、騰訊、字節跳動等皆受影響。字節跳動旗下TikTok在美國「不賣就禁」法令將於1月19日(即特朗普上台前夕)生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將於明天開庭,聽取美國政府及TikTok雙方論據,判定有關法令是否違憲。特朗普上月接見TikTok總裁,表示對TikTok「有好感」,但其實最早威脅封禁TikTok的,正是特朗普本人。近年特普朗認為facebook等社交媒體宣揚自由派思想,處處跟他作對,外界關注特朗普對TikTok態度轉變,會否只是「拉一派打一派」的操作,倘若facebook等社交媒體轉軚「歸順」,TikTok利用價值下降,特朗普會否又再變臉,實難斷言。
美國為保霸權,打壓中國科企不會罷手,然而過去數年現實發展證明,中國科企巨頭並非這麼輕易就會被扳倒,華為正是最佳例子。華府打壓中國科技發展,只會驅使中國加緊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自立自強。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