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飛手「日入一萬」 「缺口百萬」引考牌潮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接觸無人機前,杜紅輝是打散工的農民,如今已帶領小有名氣的團隊。網上介紹「飛手」月薪有兩三萬,記者好奇求證,他略帶得意地回答:「日入一萬。」在這個人人都嘆「搵工難」的年代,飛手職業無疑相當吸引,國家發改委近日更披露中國職業飛手的人才缺口高達百萬人,折射低空經濟的蓬勃前景。
10年前,杜紅輝學了3天就上崗,靠實踐累積經驗。由於飛手不受學歷限制,考「飛手證」如今成為熱潮,更帶動龐大的飛手培訓市場。隨着中型無人機的使用場景愈來愈多,由民航局發放的中型超視距、多旋翼的民用無人機操控員執照(CAAC),成為目前國內認可度最高的無人機駕駛證。中型無人機指最大起飛重量(機身燃料貨物總重量)25至150公斤,此規格的農用無人機毋須取得營運合格證。
CAAC的培訓時間一般一個月,費用大約萬元。培訓內容除了實際操作和基礎理論,還涵蓋氣象學及民航無人機法規等法律流程。許多大飛機的安全規範,無人機也要遵循。
飛手收入涉多種因素
民航局報告顯示,2023年全年無人機飛行時間大幅增加,「植保」(植物保護)運行量佔比較高;截至2023年末,內地註冊無人機共126.7萬架,有證飛手19.44萬人。不過往往一個飛手操控多部無人機,不乏考了證「找不到活幹」的飛手。
杜紅輝解釋,飛手收入受多種因素影響,「比方說一天可以打藥1500畝地,按照標準市場價是8000塊錢,每天8000一個月就是24萬;如果一天只有100畝活,大概就幾百塊錢」。另外,大客戶都喜歡找團隊,「病蟲害來了,客戶急需三五天把這些地打完,一個人幹不完,人家不會找你」。而且還要有備用機,不能因無人機出問題而耽誤工作,因為合同期內必須完成。
智能化仍需全天候作業
科技讓農業實現節本增效,智能化後一樣是「春忙夏管秋收」。杜紅輝和團隊在農場住貨櫃屋,同時服務不同客戶,春天播種時「今天給這家撒稻種,過三四天再來給他打旱封藥(防雜草生長),打完旱封打除草劑,全天候作業,這一邊還沒搞完,那一邊活又來了」。夏天是白天保養飛機、車,處理雜務,傍晚開始工作到日出。
(中國故事 科技生活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