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層面支援人才家庭 最重要助融入社群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本周末有兩場教育展分別在會展及亞博舉行,人才辦在兩場展覽均設展位,截至昨日共接觸近800名來港人才,讓他們了解子女在港就學資訊。香港聖公會昨起一連兩日在會展首度舉辦教育展,有154間幼稚園、中小學及旗下機構參與,聖公會教育總幹事郭始基接受本報專訪稱,目前高才或優才的子女仍佔轄下學校小的比例,樂意提供支援,認為最重要是協助家長子女融入本地社群。
有校帶遊港習英文 有設繁體學習組
郭始基說,在內地的香港學校資訊未必充分,冀提供途徑讓他們認識香港學校。昨日現場所見,部分學校有展板以簡體字設計。郭稱學校主要循3個層面支援來港人才家庭,包括學生於學習上適應、融入校內社群,並讓內地家長與本地家長建立聯繫。他舉例,自己任校長時曾接待海外交流生,當時為他們組成學習小組,「人生路不熟,都有一班同學可以支援他」。
多間參展學校均有措施支援來港人才子女。柴灣的聖公會李福慶中學教師沈栢誠表示,該校各級約三成學生新來港,重視對學生關顧,例如藉帶學生遊覽香港景點學英語。沈稱,教師教學時會輔以普通話,但會要求「盡快學番廣東話」,並找「過來人」與學生結伴,以解語言障礙心結。他說,昨日上半晝已收二三十張本地及內地家長叩門表格。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校長陳裕均表示,部分學生在內地小三才學英語,該校一名教師曾在北京教英語,更了解內地生常見困難;學校亦有學習小組教繁體字,並給予適應期容許在功課寫簡體,依他所見學生適應不困難。
本身在廣州工作生活的郭氏夫婦經優才計劃來港,分別從事遊戲程式設計及擔任國際幼兒園長,育有7歲及10歲女兒,另一名孩子快要出生。郭先生表示,來港因香港教育質素更好,香港不少學校以廣東話為主要教學語言,女兒在小學階段、仍屬可塑,相信很快可適應;而他與妻子兩人亦有報讀粵語班,冀融入本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