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投資無法逼 港有自由度 稱簽意向書顯示信心 具體參與「要計數」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日
【明報專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在深圳與29名香港工商界領袖會面,涵蓋地產商、商會代表、創科企業人士等,各代表會上分享對香港經濟發展的看法,夏期望工商界可以「實際行動」愛國愛港;事隔半月政府安排商界考察北部都會區,由特首及京官見證,安排85間商界企業簽署支持及參與北都發展的意向書。本報今日起連載專訪,透過訪問與會商界代表,透視他們在其崗位如何理解及認為可以什麼實際行動貢獻香港,同時就香港發展面對的機遇與挑戰把脈建言。
政府上周帶企業考察北都,並安排簽署參與發展意向書,參與上月與夏寶龍會面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接受本報專訪,他認為政府做法可助建立信心及氛圍,亦認為「要對香港有信心」。對於在發展過程的角色分配,蔡表示,政府負責整體規劃、頂層設計,商界則可視乎情况參與合適項目,形容「香港有香港的特色及自由度」,「政府不可能、亦做不到,我(政府)指定你(商界)要做邊瓣、要你幾多錢做些什麼」。
明報記者 鄭律銘
夏寶龍11月與工商界會面,提到企業家是發展香港的「主力軍」,並期望工商界以「實際行動」愛國愛港。蔡冠深表示,北部都會區與深圳相連,在創科發展上深港「無縫對接」,對本港形成「南金融、北創科」格局非常重要,「不揸緊去做就會落後」,認同需把握機遇。蔡表示,要鼓勵企業參與北都發展,「信心很重要」,因此他理解到,夏與工商界會面的重點之一,是希望鼓勵在香港的企業包括港企、外企以至內地的國企、民企,一同投入參與。
指夏寶龍「指明方向」 非要求發展商做什麼
若論「實際行動」,蔡冠深認為可理解為「政府想你投標、就投標」。但蔡指夏寶龍並沒有說得這樣具體,僅「指明方向」,表達北都發展對香港很重要,希望企業可多支持及投入,而並非要求發展商做些什麼,「只是創造氛圍,予社會認為(北都)是好的,其餘就自己去想」。
政府上周五(11月29日)率團帶企業考察北部都會區,同日安排85間企業就參與發展北都簽署意向書。被問做法會否予人綑綁或被迫表態之感,蔡認為簽署意向書屬「顯示信心的一個態度」,「是否等同legally binding(具法律約束力)呢?未必一定。(表達)意向吧,意向不等於一定要做,這不是具法律約束力的MOU(合作備忘錄),只是表達意向、想法」。
「內地簽很多合作備忘錄 終未必參與」
稱政府有更多主導未必是壞事
蔡冠深說,與內地做生意亦會有簽署MOU習慣,「不是落訂,但大家有個信心,是否一定參與呢?都未必,內地簽很多MOU去到最後都未必一定讓它參與」。他認為,簽署安排可先創造氣氛,讓大家有興趣,至於具體投資哪些項目、投資額多少,「一定要看規劃、設計如何,要投入多少資金,就真的要計數」。
蔡說,香港向來奉行不干預政策及自由經濟,但綜觀全球,不少地方發展都涉及由政府規劃、推動、補貼,部分政府更奉行「保護主義」,因此在香港,政府有更多介入屬無可厚非。蔡認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優勢是「立足香港,背靠內地,面向世界」,若欠國家政策配合,香港亦難以發揮,因此政府有更多主導角色未必是壞事。
在發展過程中,政府與商界各有角色,對於有哪些部分需保留空間予商界、哪些不妨可由政府有更多主導,蔡冠深認為,政府當然是負責「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商界「可視乎哪一範疇適合自己,就投(資)那一項」。「政府不可能、亦做不到,我(政府)指定你(商界)要做邊瓣、要你幾多錢做些什麼,政府做不到,香港有香港的特色,以及自由度。」
蔡亦稱政府並沒有「叫發展商如何做」,只是創造條件,令到企業認為相關發展有商機,而在政府支持下,效果可能會更好。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早前提到,港商愛國及願意支持中央和特區政府,並非只說不做,商人最終要「計數」。同為全國政協常委的蔡冠深回應說法稱,是否「計得掂數」視乎短期或長期,即使目前數字上未必理想,但長遠認為香港是穩妥的話,可能5至10年後翻了很多番都不一定。他指這是信心問題,而他認為「要對香港有信心」。
(經濟主力軍‧系列一)
■明報報料熱線﹕[email protected]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