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五:動盪世界裏 中國如何立己達人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6日

【明報文章】中國外交部近日又宣布對9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自此,中國單方面免簽的國家數量已達38個。不少人認為此舉是為吸引更多外國遊客,以提振中國經濟。筆者以為,其背後意涵不僅止於此。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這句儒家經典,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猶有其適用之處。中國最高領導人上周末結束長達11天的拉美之行,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G20(20國集團)峰會期間,習近平密集舉行10餘場雙邊會見,除了美國總統拜登,還有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洲等國領導人。

分析認為,在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之際,美國傳統盟友基於避險和經濟原因,紛紛藉此機會與中國領導人會晤,調整對華政策。

對中國發揮應有作用的期待

這一幕難免令人回憶起2017年初的情景——彼時特朗普即將開始在白宮的第一任期,英國時任首相文翠珊首次公開「脫歐」草案。一向對中國頗為負面的西方主流媒體,對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發言多有肯定,乃至稱中國扛起經濟全球化的大旗。

為何?無他,如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Klaus Schwab)所言,「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世界裏,國際社會正在尋求中國繼續發揮積極的、負責任的領導作用,為我們所有人提供信心和穩定」。

而今這種情况尤甚。當國際貿易、地緣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皆出現嚴重不確定性,令全世界備受困擾之際,人們期待中國能夠發揮一個公道正義、勇於擔當、開放包容的負責任大國的應有作用。

儘管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但龐大的經濟體量、與日俱增的綜合國力,自然讓國際社會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更多期待。這不僅僅是道義的感召力,也是實際的利益所然。過去4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也樂於將發展紅利與世界分享。所以,中國進一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不斷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還持續推出進博會、「一帶一路」等國際公共產品。在上述新加入單方面免簽名單的9個國家中,就有期盼已久的日本。

倘僅一方獲益 無法長久貿易

考慮到此前中方還宣布將逐步恢復符合標準的日本水產品進口,這不僅僅是中日關係的轉圜,也是在切實履行中國於各種國際場域裏聲明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承諾。畢竟,無論再怎麼信奉「no trade is free」、「the art of the deal」,如果僅僅只有一方單獨獲益,任何貿易或交易都無法長久。

更重要的是,中國所推崇的國際貿易和多邊主義是普惠包容,而非排他性。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這些年雖也倡導多邊主義,但卻試圖以「小院高牆」將其眼中的競爭對手甚至「敵人」排除在外;且更青睞於AUKUS(澳英美安全伙伴關係)、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國、日本、印度、澳洲)、晶片四方聯盟(CHIP4;美國、韓國、台灣、日本)等明顯有針對性的小圈子遊戲。

與之對應的是,中國不搞意識形態對立,也不信奉文明衝突、「修昔底德陷阱」,亦不會將自己的發展道路與模式強加於人。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眼見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奇蹟,不少欠發達國家向中國「取經」;而中國在分享「弱鳥先飛、高飛」經驗的同時,並未刻意輸出什麼「中國模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訪問巴西,兩國共同宣布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加速增長計劃」、「巴西新工業計劃」、「生態轉型計劃」、「南美一體化路線計劃」對接,在在體現出中國對巴西獨立性與靈活性的尊重,亦是普惠、包容之真義。這也恰恰再現了儒家的另一句經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