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灣區機場群協同發展 香港積極參與突出優勢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6日
【明報社評】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本周四正式啟用,標誌本港處理航班升降能力提升,有助強化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然而若要全面發揮機場三跑的作用,還須跟其他珠三角機場加強合作,互相協調空域資源。珠三角空域被形容為全世界其中一個最複雜的空域,涉及廣州、珠海、香港3個空域管制區,區內主要機場航線網絡存在重疊情况,同質化競爭激烈。隨着大灣區融合,國家民航局正牽頭推動珠三角機場協同運行,提升整體效率及競爭力。大灣區機場群加強整合,已是大勢所趨,香港應以三跑系統啟用為契機,配合國家策略,加強與灣區其他城市合作,突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優勢及作用。
中央促珠三角空域協作
香港善用機場三跑契機
機場三跑系統2016年動工,耗資超過1400億元。前年11月,新建成的北跑道啟用,原來的舊北跑道改編為中跑道後一直關閉,意即機場實際仍維持以雙跑道系統運作,然而後天開始,中跑道將重開,標誌香港國際機場正式改為3條跑道運作。現時機場雙跑道系統,每小時最高可供約68架次飛機升降,即全年約42萬架次。三跑啟用將提升機場容量,當局預計飛機升降量可逐步增至每小時102架次,滿足本港長遠客運及貨運需要。
雖然目前本港航空客運量尚未回覆到疫前水平,但機場基建本來就需要超前部署,等到飽和才謀擴建,已然太遲。三跑系統啟用,不僅是香港機場硬件設施的重大升級,對於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也有重要作用。當然,提升本港空運承載能力,除了硬件擴容之外,也需要其他方面配合。隨着大灣區融合,優化空域使用、確保航空運輸順暢和安全,將是一個必須處理的課題。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80公里半徑範圍內,合計有7個機場,航線網絡遍及全球200多個城市,旅客年吞吐能力達2.2億人次,客貨運量位列全球主要灣區首位。除了香港,深圳和廣州也在增建機場跑道擴容。根據內地方面估算,到了2035年,大灣區旅客吞吐量將達4.2億人次。珠三角空域本來就被形容為「全球最複雜空域」,涉及廣州、珠海、香港3個空域管制區,分屬香港民航處及國家民航局管理,制度差異等因素,為空域合作帶來不少障礙。另外,現時大灣區機場群呈「多中心」發展格局,主要機場航線網絡重複建設情况普遍,同質化競爭激烈,也造成有限空域資源未能充分利用。繼香港機場三跑之後,深圳機場三跑系統最快2026年初啟用,區內空域長遠料將更為擠擁,需要及早加強協作。
早於2011年,機管局一份顧問研究報告便提到,香港機場若要提升跑道容量,有需要跟其他珠三角機場互相協調空域資源,惟之後多年一直缺乏進展。一方面,香港社會進入高度政治化時期,有政黨和團體將興建三跑與港深「空域共享」扣連起來,然後將「空域共享」說成是「將香港空域交予內地管理」、「違反《基本法》」;另一方面,因應深港兩地打算興建三跑,民航處2017年曾提出協調方案,惟有指深圳方面認為不夠公平,方案不了了之,雙方之後也未有再就此深入磋商。
為了協調珠三角區內各機場空域資源,國家民航局與港澳民航處2004年已成立了「三方工作組」,只是調和各方利益並不容易,加上3年疫情打亂航空業,空域資源協調工作亦遭耽擱。時移世易,香港內外環境劇變,大灣區加快融合成為眼前要務,中央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珠三角空域協作,是時候全速推進,香港機場三跑系統啟用正是一個契機,特區當局應把握時機,積極參與和促進空域協作。
大灣區融合加速
「運管委」統籌協調
前年6月,國家民航總局屬下中南地區管理局的「珠三角運行協調管理委員會」(珠三角運管委),首度統一協作調度區內多個機場航班,標誌珠三角迎來「多機場協同運行」模式。當局表示,設立運管委是落實《大灣區綱要》重要部署,珠三角運管委作為前期試點,首先協同運行廣州、深圳、珠海3個機場,日後再逐步推廣至港澳機場。及至今年6月,「三方工作組」討論大灣區空域優化工作進展,會議亦提出要以「機場群」思路統籌合作發展,加快港澳機場「國際要素資源優勢」和內地機場資源優勢融合,推進珠三角運管委試點工作縱深發展,以「珠三角運行協同平台」建設融合港澳民航運行機制,逐步朝着實現建設「大灣區運管委」目標邁進。
有意見認為,「大灣區運管委」可定位為國家層面的民航統一協調監管機構,不僅中央派員參與,還可聯合中央及地方政府、機場、航空公司及相關空管單位,統籌分配航權、航線等資源,致力提升大灣區機場群整體競爭力,下一步還可在機場間相互參股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讓灣區機場群成為利益共同體。也有意見認為,歐洲機場空域統一管理的做法,值得大灣區借鏡。「大灣區運管委」日後會以什麼形式運作,現在言之尚早。無論如何,大灣區將迎來民航協同發展新格局,香港應致力突出自身優勢,爭取在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機場群過程中,發揮重要角色及作用。
■歡迎回應[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