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5000萬農民斷供醫保 怨漲幅快報銷難 新一年再漲20元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18日
【明報專訊】新一年度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繳費期12月底截止,許多內地農民卻在要不要續費一事上猶豫不決,不續沒有醫保,續了又如同雞肋(意即無用),何况年關將至,在經濟下行、收入下跌的情况下,續費金額對小農戶來說是一筆不小開銷。備受各界關注的新農合「斷繳潮」,今年又會出現怎樣的情况?
今一戶5口需賣一噸玉米繳費
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於2002年10月正式推出,是農村地區的醫療保障制度。2003年度新農合的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10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9月開啟的新農合繳費窗口,按照每人每年400元的標準繳納,比2023年增加了20元。以農村一戶5口人計算,一戶一年就要繳納2000元。這2000元對於農村許多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按今年玉米價格約2元一公斤計算,需要賣1000公斤玉米才能繳納一年的費用。
在經濟仍處於下行之際,近年新農合斷繳情况已在各地農村浮現,甚至愈演愈烈。農民直指新農合收費貴、報銷難、管理亂。
指「大病沒用,小病用不完」
本報記者採訪了山東、河北和東北一些村鎮的農民,村民們普遍表示新農合價格漲幅過快,對他們來說負擔逐漸加重。家庭經濟差的,就只給身體狀况不好的繳納,或者直接全家不繳。每到繳納期,動員農民續費是各地農村的一項重要工作。據某地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仍在持續繳納新農合的人數佔到了村內人口總數的80%,且均繳納10年以上。
除了繳費標準逐漸上升,讓多數農民斷繳的原因還有新農合的報銷範圍。「大病沒用,小病用不完」。有農民指新農合報銷範圍較窄,真遇到「要命的大病」,很多藥無法報銷,尤其是特效藥。而且新農合的報銷比例相對較低,住院治療的大部分費用仍需自己承擔。而像感冒發燒一類的小病,一年到頭開藥也用不了400元。
最高報銷60% 三級醫院報銷不及三成
公開資料顯示,常見的報銷比例是村衛生室及村中心衛生室就診可報銷60%,鎮衛生院就診可報銷40%,二級醫院就診可報銷30%,大醫院就診可報銷20%。住院治療方面,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如果生了重病,去醫療水平更高的三級醫院就診住院,花費1000元,只能報銷300元。
基於各種考慮,內地農民對新農合的繳納意願愈來愈低,特別是新冠疫情期間,開始出現「斷繳潮」,疫情後情况並未好轉。資料顯示,2021年參加新農合的人數減少了751萬,2022年更是斷崖式下跌,銳減2517萬人;到2023年,新農合的繳費人數按年再跌2055萬。3年就有5000多萬人斷繳,今年的經濟狀况並不樂觀,農村醫保制度面臨嚴峻考驗。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