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正聲:中東市場快速增長 主動出擊抓緊機遇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7日

【明報文章】「識變、應變、求變」既是中央對特區政府的要求,亦是香港安身立命、推動經濟發展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特區政府近日積極謀求深化與「一帶一路」中東國家合作的機會,做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為香港和大灣區企業爭取更多中東市場商機。

而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積極拓展市場和深化海外網絡,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中包括爭取與中東等地區的大型主權基金合作,共同出資成立基金,投資內地及其他地區的資產。此外,政府亦會進一步優化證券市場,落實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中東上市,吸納當地資金配置港股。上述倡議近日已陸續開展,而且成果豐碩。

繼去年11月亞洲首隻投資沙特阿拉伯市場的ETF在港上市後,再有利好香港金融市場的安排,正是今年10月沙特首隻投資港股的ETF在沙特上市。今次沙特投資港股的ETF規模達13億美元,最直接的效應是為香港引進更多投資者和更廣闊資金來源,亦讓中東投資者可更便捷投資香港以至內地市場,香港與沙特之間的資金雙向流動亦會更頻密。

為香港企業開拓商機

此外,中東市場亦為香港和大灣區企業帶來更多優質機遇。香港金管局早前與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出資成立規模達10億美元的新投資基金,探索在製造業、再生能源、金融科技及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投資機會,促進與香港和大灣區有聯繫的企業在沙特發展。新基金可望促進在港的海外直接投資,協助企業推動業務國際化發展,以及把握沙特的投資良機。

與中東地區之間的深化合作,再次印證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優勢,能多方位連結內地與全球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沙特等中東國家的投資者對香港和內地市場充滿興趣;而香港的各項優勢,包括穩健金融市場和完善法制,全都廣為中東投資者熟悉。香港亦擁有大量高質素而且熟悉內地情况的法律和會計專業人士,為世界各地投資者提供所需的專業服務。種種利好因素,令中東投資者熱中透過香港走進內地市場。

中東國家決心經濟多元化

中東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就香港而言是實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東和中亞部主任吉哈德.阿祖爾,近日在IMF中東和中亞地區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上指出,儘管近期中東地區衝突帶來風險,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國家經濟表現出強勁韌性,所受影響有限。他又認為油價上漲利好海合會的產油國,同時經濟多元化和主權財富基金亦令這些國家免受直接影響;在2024和2025年,海合會國家非石油部門預計將分別增長3.7%和4%。

很多人對中東仍有刻板印象,以為當地只有石油產業,收入單一化。事實是中東國家早已明白天然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故此近年非常積極為經濟多元化做準備。以沙特為例,在該國「Saudi Vision 2030」框架下,沙特政府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資,近年亦非常積極吸引外資,同時大力協助私營經濟發展。在各方努力下,去年沙特的「非石油」經濟總量便達到4530億美元,佔整體經濟總量逾50%,是有紀錄以來最高水平。

雖然上述與中東國家合作的例子主要為沙特,但事實上致力達至經濟多元化的中東國家,絕對不止沙特。以阿聯酋為例,該國同樣制定了「We the UAE 2031」願景計劃;為了令經濟發展更具韌性,該國近年亦積極「搶人才」,既有名為「黃金簽證」的吸引人才計劃,亦將最大城市迪拜發展成為中東金融中心,同時也大力發展旅遊和資訊科技等高新科技產業。

識變應變求變 把握機遇

中東國家潛力巨大,亦非常積極主動尋找優質投資機會。在此前提下,「識變、應變、求變」的香港,當然要主動把握這難得的機遇。香港與中東國家的合作空間廣闊,除金融領域外,在創新科技研發上同樣有無窮可能。香港是大灣區城市之一,擁有惹人艷羨的背靠祖國優勢。只要調度得宜,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定能為香港的發展帶來新增長點。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聞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