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川:記者一天要寫8篇稿 是否太過分?
文章日期:2024年10月31日

【明報文章】英國最大報業集團之一的影響領域公司(Reach plc),上月起要求記者每天寫8篇稿,引起員工以至報界強烈反彈,批評領導層重量不重質。然而,報業以量取勝是否一定錯?

該家百年老店在倫敦上市,旗下擁有《每日鏡報》、《每日快報》等家喻戶曉的小報,以及全國數十份地區報。其編務總監上月在一封致員工的內部電郵裏,直指挽回文章瀏覽量是他們當務之急,而罪魁禍首是大幅削減新聞流量的Google和facebook等網站。

專門報道英國媒體行情的網站「Hold the Front Page」,披露「影響領域」旗下Birmingham Live編輯Graeme Brown發出的內部電郵,指示除了在前線跑新聞的記者外,留在辦公室的員工要每天最少寫8篇稿,「我們需要將不外出採訪的團隊,轉化為流量引擎」。

他說,「頁面瀏覽量就是我們的貨幣。曾幾何時,我們有一半流量來自facebook,現在僅得5%。以兇殺案報道為例,我們現在的流量只及以前的一小撮。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就是多發稿。」但他補充指,做即時報道和周末新聞的記者才以每日8篇稿為目標,其他記者則應大約寫5篇稿;至於構思了好題材而想多花時間寫稿的人,可個別跟編輯溝通。

事件曝光後,英國報章記者在社交媒體群情洶湧,批評政策短視,扼殺深度報道。一名記者留言說,平均1個小時要寫1篇稿,壓力大得午飯都吃不下。

媒體分兩類 需認清現實

國際上不乏重質不重量而成功賺錢的例子,比如《紐約時報》和《金融時報》等大報。然而不是每家媒體都是業界翹楚,只有一流大報才能夠靠訂閱制賺錢;「影響領域」旗下的小報網站,主要依賴頁面上的廣告賺錢。流量愈少,廣告曝光次數便愈少,錢從何來?

小報如果要轉搞訂閱制,首要就是解僱一大批平庸記者,再重金禮聘行業精英,建立品牌形象,聘請技術專才搭建收費平台。如此一來,非但員工失業,轉型過程所需要的龐大資金,仍得靠催谷新聞流量賺廣告費。

世界上的媒體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主打質素,靠訂閱制賺錢;一類是主打流量,靠賣廣告賺錢。如果記者無法認清現實,到頭來只會令自己失望。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