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用好大橋還要用好大橋經濟 建設大灣區特區政府莫怠慢
文章日期:2024年10月7日

【明報社評】10月5日,港珠澳大橋車流量達到2.26萬架次,創出通車6年來單日最高紀錄,其中1.45萬架次是香港與澳門單牌車,佔車流量的65%。突破新紀錄說明,港車北上政策可以成為創造條件「用好大橋」的積極因素。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宣布港珠澳大橋通車時,言簡意賅的講話,「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車流量增加是用好大橋的數據支持,但真正要追求的是,如何用好大橋為大灣區建設發揮作用。那麼,值得探究的是,特區政府有什麼政策是制約用好大橋的消極因素。

深中通道最高車流量15萬

大橋經濟積極作用充分發揮

港珠澳大橋車流量有所突破當然值得欣興,但與此相比,10月1日,深中通道車流量達到15.5萬架次,創造今年7月1日通車以來單日通車量最高紀錄。深中通道設計車流量是每天8萬到10萬架次,通車3個月以來,平均每天車流量已經達到設計容量的最高值10萬架次。而港珠澳大橋用了6年時間,車流量都沒有達到預計的零頭,2021年封關期間,每天車流量只有423架次,新冠疫情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可以說是非戰之罪。疫情過後,2023年車流量提升到227餘萬架次,每日平均車流量只有6244架次,當中7月1日實施港車北上的因素,已經發揮一定的推動作用。

港車北上實施一年,今年7月7日港車北上達到100萬架次。「車旺就會帶動丁旺」,使用港珠澳大橋的旅客也在不斷增加,今年5月21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通關人數突破1000萬人次,10月3日則突破2000萬人次。當中香港旅客與珠海旅客你來我往,10月5日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數據顯示,香港居民64,354人次,內地居民28,120人次。旺丁就會帶來旺財,深中通道通車之後,中山的石岐乳鴿已經被全部吃掉,這是誇張的說法,但大橋車流量帶動消費,則是毋容置疑。至於港人北上消費的,遠比內地人來港消費的多,這是另一個因素的作用。

飲飲食食的消費不容忽視,但佔大橋經濟的總量並非最大比例。香港機場旁邊的亞洲博覽館,近月舉行多場演唱會,吸引內地觀眾通過大橋來港,成為一大亮點。大橋經濟還可以有更多的「想像空間」,「K11天空」位處機場航天城,面積達到380萬平方呎,是太古城商場的3倍,內有零售、娛樂、餐飲、旅遊等元素,不少設施都能追上國際最高設計水平,相信能夠吸引玩家光顧,其中通過大橋來港的旅客,一定也會有所突破。

然而,大橋經濟由前兩屆政府提出,曠日持久無所成,航天城或可成為地標,但全面啟用日期一拖再拖,至今還沒有宣布開幕日期。而珠海一側,大橋口岸商場已經在8月開張,雖然規模與吸引力跟香港的不可同日而語,但人家坐言起行,效率高速,則值得香港各界深思。

中央大員來港促港官改革

建設大灣區責任不容有失

商務部長王文濤8月底來港宣講中共三中全會精神,在談到有關成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章節時提出,港珠澳大橋可以更好的發揮黃金通道,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港珠澳大橋發揮着聯通的作用,作用在逐步發揮,港車北上需求旺盛。粵車南下正在推進,現在還有一些制約,需要進一步改革突破,經粵港雙方協商,接下來要分階段採取的一些措施,讓南下也更加暢通,讓通道釋放更大的活力。

王文濤部長表達的信息,關鍵在於兩句話,「現在還有一些制約,需要進一步改革突破」。港車北上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粵車南下必定也可以,目前的制約因素在於特區政府政策,分階段實施的第一步,是在大橋口岸設置停車場,讓南下粵車過橋到港後泊在停車場,實施一段時間才考慮放寬南下粵車開到市區。停車場何時啟用也沒有確實日期,粵車來港不能進市區,相信也是王文濤部長口中所說需要改革的制約因素之一。

特區政府或者是考慮照顧市民對粵車南下會造成塞車的擔憂,但從最簡單的「數字遊戲」可以推算,每天幾百輛港車北上,減少了塞車源,放行同樣數量的粵車南下,不至於增加塞車源。特區政府官員不思改革,就不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也不去給市民做解釋,還拿市民擔憂做擋箭牌,令人失望。

用好大橋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不能是簡單的車流量數據,還要有用好大橋經濟所創造出的附加值。這些還不夠,因為港珠澳大橋的作用不止於經濟。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大橋通車講話中表示,港珠澳大橋是「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中國能夠依靠自主科技修建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是科技創新圓夢,是讓國民對國家未來發展前景光明的自信,和中華復興的希望,但落腳點在於「同心」,香港通過大橋融入大灣區,讓兩地人民同心。特區政府以改革思維用好大橋建設大灣區的責任,不容有失。

■歡迎回應[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