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小駿、李拉:香港,願你永遠是尋夢鄉
文章日期:2024年9月30日

【明報文章】1982年,華星唱片為歌手陳美齡發行專輯《灕江曲》,這也成為華星強勢啟航後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專輯中收錄由黃霑作詞的歌曲《珍珠淚》,曾奪得「中文歌曲龍虎榜」星期冠軍的佳績。該專輯收錄的另一首由翁家齊作曲、鄭國江填詞的歌曲《香港香港》,則是代表1980年代香港情懷的經典之作。歌中唱道,「香港/我心中的故鄉/這裏讓我生長/有我喜歡的親友共陽光。路上人在跑/趕呀趕/幹勁令我欣賞/這裏有許多好處沒法講。說一聲香港香港/你永遠是尋夢鄉」。

這歌詞是相當準確的,因為香港從來都是尋夢鄉。開埠以來,在不同歷史時期和情境下,幾代懷揣夢想的香港人,因應時代的風雲變幻,在這個方寸之地,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打造出為國家和民族所無比珍視的「東方之珠」;在此過程中,也成就個人夢想。香港的輝煌背後,正是所有尋夢者鍥而不捨、識變求變、聯通世界、艱辛奮鬥的心路歷程。

續寫香港奇蹟 關鍵在保持繁榮自由

今天,香港正走向新的、更高層次的發展時期。續寫香港發展奇蹟新篇章的關鍵,就在於保持香港的繁榮、自由、開放、宜居,保持香港成為所有夢想者的尋夢之城、圓夢之鄉。這不僅是對香港過去的延續,更是對城市未來的承諾。偉大的城市成就千百萬人的夢想,亦在千百萬人的夢想中成就自身。

尋夢之城必有其因時乘變、開拓有為的共有世界觀。而香港的獨特世界觀,尤其來自於其在歷史沉浮中所積累、對「變」與「常」的深刻系統理解。所謂香港精神,亦是從「變」中求「常」、在「常」中識「變」的能力與情懷。百多年來,香港經歷一輪又一輪的家國變遷、戰亂兵禍、經濟起伏乃至社會動盪;但無論世界環境是風調雨順還是風雨飄搖,香港人在尋夢之路上從未裹足不前。

香港人深知,穩定而光明的預期從來不靠被動等待,而只有靠一往無前、主動開創。宏觀環境僅只是實現夢想的外因;香港成功的內因,永遠都是自身識變、求變與創新的能力。而此一奮鬥精神的養成,不僅源於外部層出不窮的機遇與挑戰,更由香港人對自身身分與歷史使命的深刻認同而造就。

歷盡滄桑、千山看盡後的集體智慧、集體勇氣、集體認知和集體共識,永立潮頭、敢為人先的自尊、自信與自強,令屬於尋夢者的香港始終散發青春健康、昂揚向上、極具感染力的鬥志和闖勁。

與世界廣泛、全面的交往和聯繫,滋養着香港這片尋夢的沃土。百年之間,從祖國邊陲的小小漁村,一躍而成亞洲國際都會。既「一脈相承」,又「八面來風」,香港一貫抱持着對各方來客、各色文化、各種思想,乃至不同文明的包容與悅納,但在其間又能夠保持自身始終不變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色。

香港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在民族文化主體性與溝通交流國際化之間,香港找到了平衡點。這種平衡,使香港既能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又能夠融入全球化浪潮。環視全球,我們確實難以找到第二座像香港這樣的城市——既能夠在多元文化交融中保持自身的文化認同,又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潮流裏適應變局、穩步前行。

時代潮起潮落,將一代代尋夢者帶到香港地界。香港則一如既往,接納他們努力融入,幫助他們安居樂業,並奇蹟般地包容和尊重每一個或普通世俗、或非凡崇高的個人夢想,盡顯一座開放國際都市的博大襟懷。這是香港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值得生活在香港的每一個人倍加珍惜。

因此,香港的獨特魅力,在於香港人和他們五光十色的夢。每個夢都深刻地成就一個人,每個夢又都細緻入微改變着這座城。個人夢想的點點星光,共同妝點了香港這座流光溢彩的尋夢之城。個人的奮鬥故事,共同匯成了一闋蕩氣迴腸的香港篇章。於是我們看到:一座城,涵養着東西文化的精粹;一座港,吞吐着龐大的財富與人群。歷史不長,卻常開世界風氣之先;地處邊陲,卻聯通着大千世界。對於五方雜處、四海通衢的香港而言,開放是她的胸襟與氣度,更是她的氣質和風範。

正因這開放的氣度,不同文化、思想、風潮才能夠在香港交匯碰撞、百舸爭流。多元文化的氛圍,激發了無數創意和靈感。香港迸發的這種高度創造力,來自於自由環境對大膽嘗試的積極鼓勵,來自於健全市場對創新成果的充分獎勵,來自於成熟制度對知識產權的依法保護,更來自於本地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重視、吸納、涵養和栽培。這一切有利於創造力充分湧流的文化、經濟、制度和社會條件,離不開幾代香港追夢人篳路藍縷的經營與建設,更離不開他們對香港這座城慎始慎終的珍視和呵護。

尋夢之城不應是掘金之地

值得強調的是,香港從來是尋夢之城,但決不應是掘金之地。為香港謀之深、計之久的,是以港為家、與國共濟的築夢人,而非竭澤而漁的西方殖民者與淘金客。薪盡火傳、世代相承,是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精神。

先行者的跬步是後來者的起點。城市的一草一木由前人手植,制度的一磚一瓦更來自時光的寸積銖累。站在歷史的端點,我們與先輩同列,對此城的獨特文化風骨、制度遺產,負有保護和傳承的重任;站在未來的起點,我們為後人開路,賦予這套由一代代追夢的香港人白手起家,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自由、開放、法治制度以時代新意。

夢想開始的地方,總是充滿希冀和使命。這種希冀和使命固然基於個人的自我實現,但更與家、與城、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命運相通。香港之夢,從來不僅僅是一地一隅之夢。無論香港自己是否意識到,她都一直寄託着我們中華民族對於開放包容、繁榮進步的美好願景、勇敢實驗與不懈努力。永立時代潮頭的香港、聯通世界的香港,那座「海鷗飛過的自由港」,始終代表着中華民族走出近代、走過歷史、走向未來的精彩剪影。

香港對祖國的最好獻禮

「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每一代人的童年夢想,既相似又不同。漫漫人生,總有一些時刻,童年夢想再度浮現在眼前,提醒着我們從何而來、為何而來、到何處去。人有夢想,城有夢想,國家民族亦有夢想。三者根脈相連,源流相依。近代百年風雨中,香港夢一直都是中國夢的重要部分;在新的百年,香港夢更將具有新的時代意義和精神。

本文見報時,將近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華誕。75年來,祖國對香港有囑託、有厚望、有包容、有匡助,始終寄望香港保持作為成就夢想之城的本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想,此時此刻香港對祖國的最好獻禮,似乎亦正是1982年歌曲《香港香港》中所唱道的那樣:願香港永葆這「色調難忘」,願香港永遠是所有人的「尋夢鄉」。

作者閻小駿是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總監,李拉是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研究)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閻小駿、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