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盧煜明來年接任校長 期盼中大更上一層樓
文章日期:2024年9月28日

【明報社評】中大校董會一致通過任命盧煜明為中大下任校長,明年初上任。近年中大與港大均鬧出校政風波,中大這座「山城」更遭政治陰霾籠罩,紛爭連年對大學造成相當大的傷害,隨着下任校長人選塵埃落定,是時候揭開新一頁。香港力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及國際教育樞紐,大學角色舉足輕重。盧煜明是國際級學者,熟悉香港和內地,同時也是一名成功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企業家,是出任中大校長的合適人選,期待他可以帶領中大更上一層樓,一邊加強與內地及國際學術界聯繫、令大學更加國際化,一邊推進產學研結合,為本港創科產業發展出力。

「最接近諾獎香港人」

熟悉中大港情國情

今年初,中大校長段崇智請辭,明年1月8日起生效。其後中大校董會成立校長遴選委員會,在顧問公司的協助下,依程序展開全球招聘,以及在校內舉行諮詢會。校董會主席查逸超表示,遴選委員會一共開了7次會議,經過嚴謹遴選,認為盧煜明是最佳人選。昨天中大校董會舉行會議,一致通過聘任盧煜明為中大第9任校長,任期為5年,2025年1月8日起生效,意味校長一職可以無縫交接。

盧煜明在香港土生土長,年輕時曾負笈英國,1997年回流香港,加入中大任職至今。盧煜明是生物醫學專家,最為人知的成就,是開創了無創產檢技術,從孕婦血漿抽取胎兒DNA診斷唐氏綜合症等病症,至今已被幾十個國家廣泛採用,近年更將技術應用至檢測癌症。行政管理方面,盧煜明曾在中大擔任多個重要職位,包括2002年起出任醫學院副院長,又兼任多個校外機構的管理工作,出任香港科學院院長等職位,擁有豐富行政經驗和人際網絡。全球人才爭奪激烈,大學要找一名國際級學者出任校長,殊不容易。盧煜明跟段崇智一樣,都是享譽國際的科學家,獲頒多個國際學術獎項,學術成就得到國際認可,有中大前校董甚至形容,盧煜明是繼高錕、楊振寧之後,「最接近諾貝爾獎的香港人」。盧煜明願意擔起重任,無疑是中大之福。

除了科研學術地位夠分量,盧煜明熟悉中大校情、港情和國情,也是擔任校長的一大優勢。中大是香港唯一設有書院制度的大學,不同書院各有特色。盧煜明在中大任職27年,對於中大歷史文化、各項制度的優點和痛點,固然了然於胸;哪些優良傳統需要維護、哪些地方需要改革,也一定知之甚詳。中大近年放眼大灣區、積極與內地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成績有目共睹,至於中大深圳分校發展,同樣蒸蒸日上。盧煜明與內地關係良好,既是中科院院士,又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對國情的了解,相信有助日後中大推展大中華地區規劃及發展工作。

中大和港大近年風波不斷,校長跟校董會(或校委會)矛盾重重,高層人事變動頻頻。港大的情况,主要涉及校政管治,「海歸」校長張翔厲行改革,觸動本地山頭利益,惹來反彈;中大的情况,除了涉及校政問題,還牽涉到政治。2019年反修例風暴期間,中大被稱為「暴大」,局面一度失控,部分政界人士認為要追究段崇智的責任,由改組中大校董會、解僱副校長吳樹培,到今年初段崇智請辭,圍繞中大的風風雨雨持續數年,對大學聲譽和穩定性,傷害委實不小。

重建各方信任

校長任重道遠

大學是作育英才和從事學術研究的地方,校內權力鬥爭激烈、校外政治施壓頻頻,肯定不利吸引海外頂尖學者加盟。隨着港大校政風波早前告一段落、中大也有了下任校長人選,期待「兩大」可以重新出發,專注於教育和學術研究,為香港及國家發展出力。校長負責領導大學發展及日常管理,校董會(或校委會)的角色是問責,不會直接參與行政事務,然而在「兩大」校政風波中,外界有時確實搞不清,究竟誰才是大學的真正話事人。現在「兩大」局面回復穩定,校長的領導權威,應該得到重新確立。

盧煜明近日分別與學生、教職員及校友舉行見面會,多名學生均提出有關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等問題,亦有教職員認為中大不夠國際化,難吸引海外學者任教 。盧煜明表示,學術自由是大學發展基石,校方會在守法前提下捍衛學術自由,相信正常的學術探討,觸碰法律「紅線」機率低,另外,他又表示支持重建學生會。過去數年,無論中大還是香港都飽經風雨,儘管現在事過境遷,但信任不足的情况仍然存在,期望盧煜明接任校長後,多與不同持份者溝通,理順與校董會、學生及教職員的關係,建立互信。

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及國際教育樞紐,大學必須致力吸引更多人才,提高科研水平。盧煜明多年來一直從事研究工作,在國際學術圈子中有深厚的人脈網絡,期望他出任校長後,可以運用其人脈,延攬更多國際頂尖學者,推動中大國際化。雄厚的科研實力,是香港創科發展優勢所在,惟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仍然是較弱一環。本港八間資助大學中,中大在產學研結合上,表現相對突出,盧煜明本人正是一名成功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企業家,他所在的中大醫學院,近年亦致力將研究與商業相結合,期待盧煜明未來能夠帶領中大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落地。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