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7歲女童蕎蕎自小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需藥物治療。東區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去年成立,一直在瑪麗醫院覆診的蕎蕎希望轉到較近北角寓所的東區醫院診治,家屬向院方出示3封醫生轉
【明報專訊】韓國官方最近估測該國可能有達數十萬名的隱蔽青年,他們長期足不出戶,不上學,不上班,自我孤立於社會、學校乃至家庭之外。當局為協助他們重返社會,拆解隱蔽青年潛伏社會隱憂和提升生產力,準備由被動
【明報專訊】現時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下稱公私營協作),資助門診慢性病人到私家醫生覆診,前年擴展至涵蓋內科等3個專科門診。醫管局擬於第三季推出「化驗檢查協作」加強上述計劃,病人可免費到私營化
【明報專訊】流感高峰期碰上新冠病毒重上每日過萬宗個案的感染潮,核酸檢測新冠陽性比率較最低位(今年2、3月)急升4倍(見圖),公立醫院急症室迫爆,每日逾6000人求診,廣華醫院重災,昨日早晚高峰期均要輪
【明報專訊】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後,預約續領過期回鄉證的人流大增,有議員估計過期證達百萬,昨午大部分換證中心至9月預約額滿。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昨日宣布,2020年1月1日至今年12月30日到期的回鄉證,下
【明報專訊】隨着今年初起本港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海關今年首季破獲189宗非法進口或走私受規管食物案件,已接近去年全年同類案件總數,七成半被捕者為香港市民,而家禽蛋佔整體檢獲食物62%。海關呼籲市民切
【明報專訊】新一份審計報告發現,親身到訪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公眾數目持續下跌,由2015年的3770萬人次減至2022年的1190萬人次。審計處亦發現,公共圖書館為外借圖書館資料訂立的目標已下調,但仍連續
【明報專訊】教育局公布「2022年中六學生出路統計調查」,去年接受調查的41,222名中六畢業生,38,610名繼續讀全日制課程,其中12.4%離港升學,較2021年14.3%微跌。去年維持往內地升學
【明報專訊】現屆區議會有479名區議員,由民選和當然議員組成。翻查資料,首屆區議會於1982年由民選、委任、當然和官守議員組成,當中官守議員166名,佔總數逾三分之一,但3年後取消,自此區議會再沒有官
【明報專訊】資助房屋需求殷切,據了解新一期全新居屋今年中接受申請,涉6屋苑9154個單位,約六成單位來自市區,為近年罕見。單位暫擬以市價六二折發售,據悉今期最多供應來自觀塘區,佔其中3個屋苑;同時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