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偏遠地區育苗助學計劃
計劃簡介
名譽贊助人之話
參加辦法
體驗團相片集
相關報道
最新捐款名單
Untitled Document

從助修危房到推動教育現代化 育苗計劃造福廣東山區學童 (2011年5月)

博羅縣龍華中心小學學生在多媒體教室歡迎「育苗計劃」考察團。後排左起為: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梁紹川校長、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會員組主席林湘雲校長、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總務主任兼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校長紀妙玲、「育苗計劃」副主席兼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兆棠校長、「育苗計劃」副主席兼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會長蘇志萍、「育苗計劃」主席兼《明報》社區及市務總監何禮傑、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公關主任兼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校長陳麗貞、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顧問兼北角官立小學校長鄧愛蓮、佳寶幼稚園校監方綺文。
由支援廣東省偏遠地區學校修建危房,至資助省內山區薄弱學校推行教育現代化,創立於1993年的「育苗計劃」之善舉跨前一步;而由捐款學校師生、家長代表組成的考察團,較早前遠赴受助學校,參觀「育苗計劃」捐獻的資訊教學設備運作情,對計劃的新撥款方向感到滿意。

校舍安全改善 先進教具尚缺

馮興雷表示,廣東省人民政府近年已完成消除山區的危房校舍,但偏遠地區大部分學校目前仍缺乏先進的教學設備,特別是資訊教學設施,如校園網、多媒體電教室、電腦等,令省、市建設的優質教學資源無法通過網路傳送到山區學校,資源的不均衡造成了教育的不均衡,並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

「育苗計劃」委員會副主席、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兆棠校長認為,資訊科技對推動學習已證明有很大幫助,故計劃轉而資助有需要的山區學校配置多媒體電教室設備,以便學校盡快與省、市教學資源庫(中心)對接,獲取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從而改變山區教育的落後面貌,可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公平。

龍華中學未有資源設置多媒體教材的課室仍須依賴黑板的傳統式教學。
龍華中學教師戴著無線話筒站在育苗計劃捐贈的多媒體電教平台前授課。
有了電教設備,黑板及投影器並用,山區學校教師授課多樣化,學習興趣提升不少。
另一位「育苗計劃」委員會副主席、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會長蘇志萍參觀了受助設置多媒體電教室的博羅縣龍華中學、龍華中心小學後,欣喜山區學校同工開展電腦教學,雖然他們現時擁有的設施不算豐富,但較她住年考察的山區學校,僅得簡陋的校舍,已算進步了。

百萬元資助10校 電教平台展效能

上學年,「育苗計劃」通過撥款100萬元,資助10間山區學校接受資訊化設施配備,10校分佈在5個縣,分別是:博羅縣龍華中學、博羅縣龍華中心小學、博羅縣觀音閣中學、博羅縣觀音閣小學、龍門縣實驗學校、龍門縣龍城第一中學、德慶縣馬圩鎮中心小學、德慶縣新圩中學、蕉嶺縣城鎮初級中學、蕉嶺縣人民小學。每所受援學校均配置多媒體電教平台1套(含電腦、設備中控系統、答錄機、擴音機、視頻展示台、投影機、銀幕、無線話筒、有線話筒、DVD機、音箱、多功能電教講台)、教師用筆記本電腦6台。

曾先後擔任「育苗計劃」副主席的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梁紹川校長及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會員組主席林湘雲校長,視察過計劃捐贈給龍華中學及龍華中心小學的多媒體電教平台後,認為對推進山區教育應有很大幫助,因為當地教師已能透過資訊科技,借助外間先進的教學資源,打破地域隔閡,加速學與教的效能。

龍華中心小學副校長徐桂全十分認同梁紹川校長及林湘雲校長的看法,他說該校共有40班,目前僅有15個課室設有電腦,校內教師現時努力學習電子教學技巧,希望盡早掌握和有更佳的發揮。

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顧問兼北角官立小學校長鄧愛蓮、佳寶幼稚園校監方綺文俱關心山區學校教師適應資訊科技教學的問題,她們表示如有需要,樂意組織及聯同香港同工到來交流心得與經驗。

考察團亦分別參觀了本年度提出申請「育苗計劃」資助的橫河中學與橫河中心小學,「育苗計劃」委員會主席、《明報》社區及市務總監何禮傑透露,兩校各有逾千名學生,班數眾多,對資訊科技教具需求大,這將是委員會撥款時的考慮因素。

這課講述「一場訴訟案件」,堂上加播實片段,同學對案中各個角色身分一目了然。 「育苗計劃」委員會切交談。兩位副主席: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梁兆棠校長(右二)、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會長蘇志萍(右三)聆聽龍華中學教師使用電腦筆記簿備課情,右一者為廣東省教育廳港澳台辦公室馮興雷。 北角官立小學家長代表楊鳳屏(右二)與學生代表鍾鎧敏(右一)、鍾智霆(右三),連同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會員組林湘雲校長(穿西裝者)聆聽山區學校教師講解教學情。
佳寶幼稚園校監方綺文(穿黑衣者)與本年度申請「育苗計劃」援助的橫河中學同學親「育苗計劃」委員會切交談。 龍華中學校長(右二)向到訪的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梁紹川校長(右一)、梁兆棠校長(中)及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家長代表鄭凱文(左一)講述學校電教設施情。 考察團在博羅縣龍華中學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