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偏遠地區育苗助學計劃
計劃簡介
名譽贊助人之話
參加辦法
體驗團相片集
相關報道
最新捐款名單
Untitled Document

「育苗計劃」 讓港生學懂珍惜所有

「育苗山區學校體驗團」到山區一間小學探訪,感慨良多。

課室天花漏水、黑板殘舊、牆身剝落、書桌破爛、缺乏洗手間、學生要站立上堂,這種惡劣的上課環境,絕不會在香港發生;可是,在廣東偏遠山區不少學校,就是這個模樣……。舉辦十多年的「育苗計劃」,一直為貧困山區的學童籌募教育發展經費,並透過實地考察,讓本地學生反思自己身在福中,學懂珍惜所有,善用既有資源更努力求學。

小眼睛看大世界

得山區學校的環境設施有多惡劣,或許可以從紫金縣南塘鎮自然小學可見一斑。學校位於自然村內,始建於1938年,現有學生668人,但校舍簡陋,老教學樓更被有關部門列為危房,不適宜進行任何教學活動。「育苗計劃」委員會剛通過撥款15萬元人民幣,給予該校改善設施,包括建設綜合教學樓一幢、所一間、裝修校門和圍牆。

香港學生入鄉隨俗,與內地學生一齊在空地生火煮食。
紫金縣南塘鎮自然小學的教學樓殘破不堪。
小學的所簡陋兼頂部破爛,「育苗計劃」委員會剛撥款15萬元人民幣予以修建。
教學設施缺乏、課室環境惡劣,是山區學校的普遍問題。

安全學習環境 山區不易求

在申請批款書上,校長賴奇表示南塘鎮自然小學希望能夠有一個達到標準、有四個課室、一個操場的教學樓;有一個100平方米的所,以解決師生的衛生問題;以及一個經修建,有利學校安全和校容的外觀。這些簡單的願望,在香港學生心目中,似乎有點兒可笑,但在內地學生的心裏,確是夢寐以求的校園環境。

向來積極參與「育苗計劃」愛心捐獻的北角官立上午小學,校長鄧敏宜表示全校師生、家長一直以來的支持,是計劃得以成功的原動力,她勉勵本地的學生積極參與愛心捐獻活動,尤其即將度過農曆年,學生可利用一部分利市錢捐助山區的小朋友,好讓他們也感受到人間有愛。
她指出,「育苗計劃」對內地教育推動有重要貢獻,特別是受助的並非國家重點學校,位處偏遠地區,所獲得政府的資助非常不足夠,一些校舍更是危房、空置榖倉等,急需施予援手,建設「像樣」的學習環境。「主辦各單位所組成的委員會,每年都會詳細審議各申請學校的客觀情,再作平衡和決定,揀選最需要幫助的一些學校,以改善校園設施。而有關捐款會妥善處理,報章亦會就善款的用途和受惠機構詳列出來予公眾監察,使一分一毫也用得其所。」鄧校長說這是家長安心捐輸的基礎。

「香港的中、小學校園設備完善,電腦室、實驗室從不匱乏,令學生能夠在高水平的環境下學習,以至我們根本不意識到廣東省竟然還有這麼差劣、連人身安全也有威脅的學習環境,經過一連串的捐獻和探訪活動,香港的學生、老師和家長,會更加珍惜我們的學習環境,也會推己及人,將愛心送到內地的學童,提供讀書機會,從中培養樂善好施的美德。」

親身體驗貧困 家長教子女惜物惜情

參與「育苗計劃」的學生和家長,都有機會到內地山區親身探訪受助學童,視察當地的學習環境,是一次難得的中港交流。北角官立上午小學家教會主席葉文清也曾於03年,聯同兩名子女到肇慶的大旺一村小學考察,在4日3夜的活動裏,有一晚被安排與當地學生同住,體驗簡樸的生活。他表示,山區有些小朋友窮得連鞋也沒有,還要步行一至兩小時才到達學校,香港學生首次要用柴枝生火、煮食,吃的是蕃薯、粟米和青菜,初時也感到很不習慣,部分更有怨言,後來被山區學童的熱情和刻苦精神感染,才適應過來。

葉文清說,無論家長和學生,在參觀完部分受資助學校的設施及教學情,都感受深刻。「親眼看到內地小朋友對學習的熱誠、課室設施的殘舊破落、師資水平的差別等,更感受到在香港居住的文明和進步。考察團中的香港學生也表示,以後會更珍惜食物和讀書機會。學生回到香港後,對學校增加了一份歸屬感,亦會主動呼籲身邊的同學作出捐助,讓更多人幫助山區學童。」

透過「育苗計劃」山區考察團,中港兩地的學生建立起一份純真和難得的友誼,他們更互相送贈聖誕卡,彼此鼓勵努力學習,為各自的理想奮鬥。葉文清直言,「多年來,在校長的推動下,籌款活動都得到不少家長支持,參加者希望透過耳聞目睹的經歷,為自己及子女帶來多一點生活體會和反思機會。」

「施比受更有福」,參與「育苗計劃」就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透過老師、家長和學生的親身觀察,幫助有需要的內地同胞,學懂惜物惜情的道理。鄧敏宜校長及葉文清一同呼籲,全港師生、家長繼續捐獻,以助更多山區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