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星期三專題:鴛鴦鏡片下的自由之魂:魯西迪笑談宗教和寫作
文章日期:2025年4月16日
【明報文章】不論在美國還是香港,言論、宗教與出版自由也是風中殘燭,要守護種種價值着實談何容易。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曾在2022年發表一本防火的《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象徵反抗英語世界的禁書現象;同年在紐約的一間學校,著名作家薩爾曼.魯西迪爵士(Sir Salman Rushdie,或譯拉什迪),因為其1980年代出版的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得罪了伊斯蘭世界,在演講時遇刺受傷,令整個文學界震驚。紐約公共圖書館聯同美國筆會和企鵝出版社,隨即發起聲援行動,召集多位紐約作家馬拉松式地在圖書館門外朗讀魯西迪的書以示支持,著名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也參與其中。今年2月,法庭裁定兇手是蓄意謀殺,魯西迪是審訊過程的主要證人。約一個月後,魯西迪來到紐約新學院,以「褻瀆作為無受害者之罪行」(Blasphemy Is a Victimless Crime)為題,閉門與師生舉行座談,既談宗教與寫作,也談及那次驚心動魄的襲擊。
這是明報教育網-訂戶專區,進入本區前,請先登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