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更好基金倡拓綠色金屬大宗商品交易
文章日期:2025年1月16日
【明報專訊】《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為吸引船東和大宗商品交易商來港,港府計劃構建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下簡稱「基金」)建議,本港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可以「綠色金屬」為首要考慮,指綠色經濟已是大勢所趨,不愁市場沒需求。
基金伙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就本港發展大宗商品市場的策略作出研究並提出多項建議。基金將「綠色金屬」定義為應用於綠色產業的銅、鋰、鎳、鈷、稀土;以及運用綠色低碳方式生產的鋼、鋁等金屬,認為隨着全球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綠色轉型,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將大幅推高「綠色金屬」需求,建議選定關鍵金屬與先進材料、大宗原材料,作為主要交易品類,因這些品類是新興產業和基礎設施的核心需求。
可與內地制定統一交易標準
基金並建議,鑑於市場對「綠色金屬」尚未制定有標準,即使如歐盟也只集中於鋼及鋁,因此香港與內地可制定統一標準進行交易、冀能進一步吸引國際市場參與者採用;又認為近年有更多有參與大宗商品交易的內地企業往海外市場發展,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時機上正好配合相關企業、於本港利用各離岸人民幣工具及便利、進行大宗商品交易,建立產業群、交易所,從而進一步爭取於大宗商品交易的定價權。
須有長遠產業規劃 與灣區等地合作
基金亦提出香港可支持內地相關企業在港設辦事處,聯同港交所(0388)旗下LME完善大宗商品交易交割倉儲基礎設施及商品交易機制等(見表)。
對於倉儲設施可能涉及的土地問題,基金認為香港並不缺乏土地,但現行土地用途限制較多,未能靈活配合市場發展。基金強調,若港府要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必須有長遠的金屬產業規劃,同時可盡快與大灣區,甚至浙江、上海等商談合作機會,推動浙江與香港在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市場協同發展,推動在能源化工、金屬加工等領域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又例如可借鑑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模式,探索在大灣區海岸沿線尋找具有航運物流基礎的區域,延伸香港機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