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人幣新貸18萬億 13年來首降 分析:非政府融資需求弱 內地須出招
文章日期:2025年1月15日

【明報專訊】人行昨日公布,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8.0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高過市場預期的17.87萬億元,但低於2023年的22.75萬億元,亦為13年來首次出現年度下降(見圖)。至於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長32.26萬億元,亦較2023年少增3.33萬億元;單計12月雖按年多增9100億元至2.82萬億元,惟當中來自政府債券淨融資增長便達1.76萬億元,佔當月增量的62%。分析指數據反映非政府融資需求仍疲弱,內地有需要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及推出刺激財政政策以推動經濟。

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按年少增4.66萬億元,受低通脹及樓市疲弱影響,例如主要反映住宅按揭需求的新增住戶中長期貸款便連續第4年下跌,去年增2.25萬億元,少增3000億元。單計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約9900億元,稍高於預期的8000億元,亦高於11月的5780億元,但增幅仍低於2019至2023年當月平均值1.2萬億元。同時,12月份社融規模增量中,對實體經濟人民幣貸款新增8407億元,按月雖多增3186億元,按年仍少增2683億元。

貿戰陰霾 彭博:今年難樂觀

對於貸款數據下行,彭博報道,是由於家庭和企業部門的借款需求低迷,造成2024年信貸數據下降。在中國政府的刺激政策下,近幾個月來經濟勢頭有所改善,但受持續通縮和與美國可能爆發貿易戰的影響,2025年的增長前景仍然遠非樂觀。

事實上,去年人行亦已強調,保持信貸合理增長,努力實現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年初英國《金融時報》便引述人行向該報發表評論,指人行將優先考慮利率調整作用, 計劃在2025年適當時候進行減息,將利率從目前的1.5%下調,而非以貸款增長作為量化目標。

彭博經濟研究經濟學家David Qu指出,中國12月信貸數據好於預期,但掩蓋了非政府融資依然疲軟的事實。這表示自去年第三季末政策立場雖轉向更具支持性,但中國經濟的復蘇勢頭正在減弱,需要更多支持,並預計央行會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雖然人民幣走弱可能會在短期內構成障礙。此外亦會關注財政政策,特別是將於3月初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宣布的財政赤字規模。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