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壩是古火山 全靠睇石推知 環境科學學者譚佩玉:走出課室窺世界亦練執生
文章日期:2025年1月13日

【明報專訊】驟眼看來無奇的石頭,在中大地球與環境科學系高級講師譚佩玉(Tammy)眼中,蘊藏着大自然億萬年來隨時間推移的演變線索。她常鼓勵學生走出課室,到戶外考察,從頑石以至天然面貌中,窺探不同地方的歷史變化,當中她亦發掘到意外收穫,稱鍛煉出學生有極強適應力,面對事情不似預期亦不易言棄。

明報記者 鄧佾文

以海牀長年累月慢慢上升為例,Tammy說沒有人一直看着其上升,「地質學就是靠石頭去做記錄」;另一例子為西貢東壩,她稱該處在恐龍時代為「超級火山」,這全靠「睇石」推敲出來。

稱在港研地質學不輸蝕

身處香港彈丸之地,Tammy稱本港岩石種類不算多,以花崗岩等火成岩為主,縱使有天然條件限制,她認為在港專研地質學絕不「輸蝕」,加上認為這是一門放眼世界的學科,她不時遠赴其他地方考察,說起曾到英國「了解地質(學)的birthplace(起緣地)」時樂此不疲。

Tammy常鼓勵學生外出考察,她設計考察活動時,亦配合課程需要,「不希望做旅遊團」,盼學生有機會應用學術知識。她舉例本港不少工種涉及地質勘探,如興建地下鐵路時,設計隧道走線以至鑽挖隧道用什麼鑽頭,「都要因應石頭計數」。

學生:親身觀察勝紙上談兵

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三年級生劉潤森(Sam)享受每次實地考察,皆因可深化所學,舉例曾到台灣南澳考察時看見石英岩(Quartzite),那些岩石因地質過程產生層理,「課本則說石英岩是大晶體、沒層理」。他認為親身觀察勝過紙上談兵,亦訓練批判思考,「不是別人講什麼我就信,我們透過觀察,找證據說明自己所說是對的,有時證據不止一個,就要與同學一起看,砌出(事情的)原貌」。

考察多意料之外 增抗挫力

從頑石參透地質歷史外,Tammy笑說這學科也訓練出一班適應力極強的學生,好比考察時天氣不似預期,便考驗學生應變能力。她又記得去年底赤洲出土恐龍化石,她與學生一早計劃前往考察地質結構,但政府「封島」讓專家挖掘,因此她們亦要改變考察計劃,「考察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不能一下子恐慌說不做、少少挫折就說放棄」。她又引伸至學生將來找工作,「無論香港怎樣變」他們都懂得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這班成年人將來踏出社會,不會太fragile(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