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政府財赤八成屬結構 有空間再發債紓困
文章日期:2025年1月10日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陳茂波本月初預料今年度(2024/25)財赤在1000億元內,形容政府財政受周期因素影響,令收入減少。港大經濟管理學院昨公布《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5》,金融學副教授劉洋研究分析,本港財赤雖有周期性部分,但結構性赤字佔80%,政府在處理財赤握有「主動權」。他又認為,政府仍有發債空間,可充分利用,紓緩短期財政壓力。

稱結構財赤非壞事 握滅赤主動權

劉洋稱,政府財政分周期性及結構性結餘兩類,前者有關經濟周期,例如經濟衰退令政府收入減少;後者與經濟周期關係較小,例如福利、基建等開支。劉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數字,分析本港政府財赤有八成屬結構性。以2023/24年度臨時數字為例,債前赤字為1718.94億元,結構性赤字佔1363.24億元,佔比79%(見圖)。

低稅屬優勢未宜增稅種 發債可達GDP三成

劉認為,財赤屬結構性「未嘗不是好事」,面對周期性赤字下,政府只能期待經濟變好;反之在結構性赤字下,政府握有改變赤字的主動權。他留意到政府提出會有舉措縮減開支,冀待政府落實安排後再在明年或後年檢視成效。至於開源方面,劉認為,香港低稅是競爭力來源之一,未必需要思考透過增加稅種增加收入。他又認為,香港過去多年的中期預測傾向審慎及保守,對陳茂波說「三數年內」可達至預算案平衡感樂觀。

政府近年發債引社會關注,劉洋表示,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相比,港府發債比率佔GDP較低水平。他比較近年港府債券與美國國債利率稱,香港發債成本較美國低,體現港府財政上的良好信用,亦反映市場有一定需求,而發債亦有助促進資產市場的發展,同時擴大市場流動性及金融市場的效率,認為發債對香港「利大於弊」。

至於發債水平,劉稱截至去年4月港府發債佔GDP約14.7%;在歐洲,政府發債佔GDP的60%屬安全界線,認為港府發債佔比若到20%至30%水平亦可接受。劉說,經濟不景下比率提升至50%、再在好轉時減至10%以下都是健康正常,不一定「零」債才是好。

安永倡交通補貼2元乘車設分級

港大經管學院長蔡洪濱表示,社會目前主要關注財政赤字、經濟增長等短期問題,但不解決長期問題,短期問題亦難解決。他說,早於數年前已與同事有共識,香港經濟需要轉型,除了金融中心地位要不斷保持,其餘幾個主要的經濟範疇,都難以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動力,故需為香港經濟找新的增長點。

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昨預計政府今年度將錄980億元赤字,安永金融服務香港稅務主管合伙人何耀波建議政府重新審視現有資助措施,包括在2元乘車優惠計劃及公共交通票價補貼計劃考慮設「分級補貼」安排,確保財務可持續,並實現更公平的公共資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