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東北白海豚絕迹9年 大小磨刀海域列重要棲地
文章日期:2025年1月8日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及機場三跑等工程落成多年,惟大嶼山東北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未有「回家」迹象。漁護署最近發表2023/24年度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報告,顯示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4個調查區域,即大嶼山西南、西、西北及東北的整體數目為34條,當中大嶼山東北為0,不但是4個水域中最少,亦是中華白海豚連續9年絕迹該水域。

整體34條 歷年次低

報告顯示,2023/24年度在4個調查區域錄得34條中華白海豚,與2022/23年度並列有紀錄以來第二低,較最低的2018/19年度(32條)多兩條。除了大嶼山東北水域錄得0條,其餘西北、西南及西面水域分別錄得4、9及21條。

報告指出,過去10年中華白海豚在北大嶼山水域數量顯著下降,並在過去數年愈趨收窄至西端水域近邊界位置,而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在過去10年仍錄得「穩定而持續高企的海豚使用量」。

大橋動工後東北劇減

翻查資料,大嶼山東北曾是白海豚熱門棲息地點,2011年錄得11條,同年12月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動工;翌年該水域錄得白海豚數量跌至單位數,2015年跌至0條,一直到最新報告的2023/24年度仍絕迹於東北一帶水域。

漁護署網頁顯示,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的海洋環境受珠江流入大海的淡水徑流所影響,含有較多有機物和沉積物。在該水域找到的海洋生物大都甚為適應低鹽度和混濁的海洋環境,「至於公園附近的海域,則被確認為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和覓食地,以及一些具商業價值魚類品種的產卵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