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醫企稱具需求 倡推來港醫療簽證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7日
【明報專訊】在內地及香港經營生意的新風醫療集團(香港)今年5月完成收購香港綜合腫瘤中心(HKIOC),擴大跨境醫療業務。集團首席執行官唐嘉其、董事總經理兼聯合首席運營官施鴻傑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除內地人來港,港人北上求診亦成新趨勢,料跨境醫療需求持續。兩人建議政府研究為來港就醫病人及家屬提供專屬醫療簽證,推進跨境醫療發展亦助香港成為國際臨牀試驗樞紐。
明報記者 鄭律銘
新風醫療集團內地經營32家綜合、專科和康復醫院,在港除原有4間希愈醫療中心,亦包括新收購的HKIOC。HKIOC屬一站式癌症治療中心,包括診症、檢驗、影像掃描、化療、放射治療。
唐嘉其表示,內地病人來港就醫向來存在,因香港醫療在全球層面屬很高水平,藥物亦與國際接軌,新藥在歐美獲批後,一般一年內在港就有供應,即使個別藥物未在港註冊,亦可透過「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引入,縮短病人獲合適診治時間。
抗癌藥港賣3.3萬 內地賣5000人幣
至於港人北上求醫,唐嘉其稱以往很少見,近年卻成新趨勢。他解釋,腫瘤治療方面,由於藥廠定價差異,部分藥物在港價格遠較內地高昂,舉例治療肺癌的奧希替尼(Osimertinib),在本港政府醫院約每月3.3萬元,在內地醫院配藥則只需每月約5000元人民幣(約5323港元),部分病人在經濟誘因下,選擇在港見醫生後到內地配藥。
唐說以往新風集團未收購HKIOC,在港醫生只能向有意求診病人提供轉介信北上,「病人最終去了哪裏,我們無從得知」,故衍生不少問題,例如病人北上後配錯藥或劑量,在港團隊亦無從跟進病人服藥後副作用。
施鴻傑說完成收購後將有助改善病人求醫體驗。他舉例病人在香港診所求醫後,可代為預約內地旗下醫院,兩地團隊在病人覆診前,可在病人同意下事先溝通;病人在內地覆診後,香港醫生亦可有紀錄。唐稱若兩地機構無連繫,以往病人病歷一些時期可能出現「空白」,不利醫療團隊跟進。
指北上求醫便利 南下需更多政策
針對港人北上求醫,唐嘉其認為已有不少政策支持,包括在內地指定醫療機構可用長者醫療券、醫健通;對內地人南下求醫則需更多政策支持,包括為來港者提供醫療簽證。
唐以HKIOC為例,截至今年10月有約7至8個活躍進行中的臨牀研究,不少屬第三或四期測試,如肺癌治療。他舉例電療療程可達30次,病人依靠每次最多7天個人旅遊簽注頻繁往返兩地,如能讓來港就醫者及同行家屬留港更長天數,將更理想。
盼放寬活檢樣本過河 兩地醫護互認
唐又指病人活檢樣本來港受限,期望日後有機制放寬,如能跨境來港,將為病人帶來裨益。他舉例病人在內地已檢取癌症細胞抹片,來港治療後,團隊或需再檢驗以獲更充分資訊,但重複取活檢樣本會對病人構成風險。
施鴻傑冀有更多政策便利跨境醫療,例如透過公私營合作,讓公院病人選擇在內地機構接受部分療程或檢查,減輪候時間;長遠冀兩地探討醫護人員資格互認機制,紓緩香港人手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