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原公園一個月五千訪客 倘無人機滋擾或納守則禁用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6日

【明報專訊】因補償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生態影響而設置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11月9日開幕,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自然公園主任黃廣潮表示,截至11月底錄得約5000訪客人次入場,未有設訪客量指標及承載量。對於有指公園內有人投放無人機,嚇走園內雀鳥,黃指狀况不常見,目前無人機亦受相關法例規管,如職員看到會上前勸阻,冀市民合作令自然生境得以維持;署方會持續監察,有需要會將禁止放無人機列入訪客守則。

稱無設訪客承載量指標

公園佔地約37公頃,分為約5公頃的訪客區、約11公頃的農業區,以及約21公頃的生態區,分別提供訪客設施及教育活動、生態友善耕作及核心保育。黃廣潮說訪客區內木板步道、田間的路較闊,「多些人來訪客區,問題都不會太大」,惟農業區及生態區以泥路為主,路亦較窄,冀一般訪客逗留訪客區欣賞園內風景。

瀕危禾花雀去年數目升近倍

塱原是淡水濕地,公園水源來自雙魚河,河水會經過3部分的淨化系統,再用作保育和農耕,河水先經水深約90厘米的沉澱池,讓泥沙等顆粒沉澱,然後流入蘆葦池,讓蘆葦吸收水中過多的養分,最後流入水深約30厘米的淺水池,讓紫外線殺菌,再透過水閘控制水量,流入灌溉水道,水多的時候則可泄洪,排回雙魚河。

據漁護署觀察,近兩年冬季有約200隻鷺鳥夜棲公園,全球極度瀕危的黃胸鵐(即禾花雀),與黑翅長腳鷸、黑臉琵鷺等亦留下足迹,如過去3年園內錄得黃胸鵐的數量,由2021年的27隻,升至去年的46隻,2021年首次錄得黑翅長腳鷸繁殖,雀巢數量由2021年的5個增至去年的42個;瀕危的黑臉琵鷺則由2021年的5隻升至去年的42隻,近兩年亦分別錄得澳南沙錐和淺色斜痣蜻的紀錄,兩項均為本港首個紀錄。

39農戶復耕 農田大致用滿

農業區現有39名原有農戶復耕,每名農戶可租約2至3斗種(每斗種面積約7200方呎)農田,每斗種一年租金約840元,雖有13個農戶無復耕,但農田大致可用滿。區內有長約1.9公里、以石籠建造的灌溉水道,石縫可讓泥土沉積,為植物提供生長空間,水道每隔100米有小型動物通道,方便蛙類等動物離開水道。

生態區則包括至少16種濕地及乾農田生境,主要生境包括稻米田和沼澤,生態區及訪客區種植的稻米,為黃胸鵐及其他野鳥提供適合的生境和食物,亦為兩棲類動物提供繁殖地,公園亦修復生境及荒廢耕地為濕地,為公園增加了8公頃濕地,園內稻米田佔了約3公頃,比修復前多約兩公頃。

明報記者 劉思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