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過渡房經驗 簡屋箱成本減三成 副房屋局長戴尚誠:MiC技術躍進 向高發展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6日
【明報專訊】本港過渡房屋幫助紓緩基層市民住屋困局,近年並屢獲殊榮(見另稿),副房屋局長戴尚誠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多年大力推動過渡房屋項目發展的經驗,可說為拓展簡約公屋項目取得顯著成效。他闡釋由過渡房屋邁向簡約公屋,有三大總結及方向,分別是建築技術向高層發展、箱體採購成本大減三成,以及清晰分工互補。他強調兩類房屋項目相輔相成,過渡房屋未來會主力照顧住在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市民。
明報記者 黃偉超
戴尚誠表示,現時過渡房屋項目共有約1.79萬個單位投入服務。他認為,政府多年大力推動過渡房屋項目發展的經驗,確實為拓展簡約公屋項目奠定穩妥基礎。他解釋,單是「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已見大躍進,由最初嘗試在過渡房應用,僅建3至4層高項目,及後成熟至可在簡約公屋項目拓建18至19層樓,「尤其是鋼結構(可建高一點)……(MiC令)建屋速度可加快」。
其他改進地方方面,戴尚誠稱由於過渡房屋建造所累積經驗,簡約公屋於提速、提效、提質及提量亦大有進展。「地盤物盡其用,由3、4層變17至19層(高);另服務上,以前過渡房屋由不同機構提供不同服務,一些配合居民需要的元素都可放入簡約公屋合約。而由於簡屋全由政府主導,興建速度可以加快。」他更特別指出,廣泛應用MiC可應對建造業人員老化及人手短缺情况,同時有助改善地盤安全。
找到有效長闊比例 項目趨一致
戴又透露,過去過渡房屋是逐個項目批出,由各營運機構設計及採購MiC箱體,但箱體質素、設計和體積大小經過多年演變,已找到有效長闊比例及裝修應用方法,令項目愈趨一致,亦令簡屋的設計及建築技術得以提升。他表示最重要是可按批次形式招標提供組件,不同合約可由政府直接採購,好處是價錢大幅降低,「根據建築署提供數據,批次形式採購可令價格下降兩至三成。而第二批簡約公屋合約已直接採購大約1.1萬個箱體」。
翻查資料,房屋局2022年12月提及簡屋每個單位平均成本約68萬元;翌年1月局長何永賢稱經檢討後,矮層簡屋平均每個造價53萬元,高層為65萬元,較原先估算分別減少2萬及3萬元。
局方續物色過渡房合適選址
被問到日後以組裝合成的過渡屋結束租用期,這類項目何去何從,戴尚誠稱,房屋局「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尚餘10多億元資助額,將繼續支持非政府機構(NGO)位於市區的過渡房屋改建項目,局方會繼續物色合適選址。
他又提到首個過渡房屋「南昌220」項目和宋皇臺道「樂屋」所有組件拆卸後,前者的組件已應用在大埔船灣黃魚灘「樂善村」其中一幢樓宇,後者亦在彩虹彩興路項目重新組裝,顯示拆遷組件可成功重用。
戴又稱,未來要觀察其他過渡房項目情况,如所處土地有長遠用途,會拆卸組件後歸還土地,如土地毋須立即發展,經考慮不同因素,該項目便可延續下去。「3萬個簡約公屋2026/27年度全部落成,當局仍會保留約1.9萬個過渡房屋單位營運。」
至於簡約公屋和過渡房屋的分工,戴尚誠稱,局方早前靈活調整過渡房屋甲乙類租戶比例,甲類租戶(輪候傳統公屋最少3年者)和乙類租戶(住在不適切居所者)比例,早前由80:20下調至最多50:50,最近進一步放寬至特定情况時下調至最多20:80。他表明簡屋推出後與過渡房屋會有更好分工,以聚焦照顧不同住屋需求市民,達到相輔相成效果。
過渡房將主力照顧不適切居所市民
過渡房項目入住率早前高逾九成,戴尚誠稱,現時市區項目入住率達86%,新界區約84%,主要是今年多個新項目落成入伙,及原居住戶獲編配公屋遷出,致整體入住率略降,而部分單位稍後亦會照顧因應「簡樸房」(通過標準的劏房)登記而衍生的住屋需求。
■明報報料熱線﹕[email protected]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