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難見子女 非同住爸爸互助面對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5日

【明報專訊】手辦模型、心意卡,送給女兒的聖誕禮物,阿林一早準備好。離婚之後偶爾無法探望子女,這個「非同住爸爸」也經歷過,旁人不理解離婚的傷痛、見不到女兒的失落,唯獨在家福會參與「爸爸組」,有一班同路人明白他。另一爸爸Erik跟前妻離婚後關係轉差,因而跟子女失聯,一直渴望重建關係,但參加小組後令他更明白重建關係不能靠逼,選擇以短訊默默關心,靜候有日子女願意再聯繫。

參與小組 學會與前妻協調撫養

今年44歲的阿林跟前妻2016年離婚,4年後才完成法律程序,兩人「由夫妻變成仇人」,難以協調共同撫養孩子,縱有探視令,執行仍困難。阿林憶述,有段時間見不到孩子,情緒低落,看喜劇也會哭,想過傷害自己。察覺到情緒後,他開始寫電郵給女兒排解思念,藉跑馬拉松、踏單車分散注意力。

旁人不理解離婚的痛,但家福會「爸爸組」一班經歷離婚的爸爸能明白,成為阿林面對傷痛和處理繁瑣法律程序的助力。在家福會參加課程,阿林逐漸學會與前妻相處時主動讓步。他說,當調整好心態,放低怨恨、祝福對方,雙方關係改善,協調撫養孩子時也相對容易。

阿林提到離婚初期,仍就讀幼稚園的女兒跟前妻住,每次見面也不願意親近他,有時語氣差、無理取鬧。他雖然難受,但明白孩子年幼,不理解事情,夾在父母之間會「為難」,「你要知道她背後不是這麼想」。每次收到女兒送的畫、心意卡,更確定他的想法:「她(女兒)會暗地裏告訴你,其實她是喜歡你的。」

現時每周父女相處時間有限,比起做嚴父,阿林更想父女似朋友,女兒喜歡某款卡牌遊戲,他便陪伴到處搜購;女兒成績不似預期,他盡量鼓勵不批評,「僅餘那幾個小時,我就覺得要對她好一點」。

回望離婚歷程,阿林如今笑言當自己乘坐時光機,回到未結婚時獨自生活,唯一不同是仍是爸爸,要負起照顧女兒的責任,盡量減低離異對她的影響。

離婚10年子女失聯 「靜候不強迫」

離婚後,有些爸爸能與孩子重建關係,有些仍在靜候。56歲的Erik離婚10年,最初一年仍能探望子女,但與前妻關係轉差後無法再探視,致電、發信息亦不獲回覆,與孩子失去聯絡。直至4年前子女準備升讀大學,找過他問意見,可惜其後再失聯。

Erik說,被子女忽略雖然帶來傷痛,但不會強迫見面,家福會小組及課程令他更明白強迫無助重建關係。今年聖誕,他會繼續以短訊關心子女,靜候某日他們願意再聯繫、重新認識他。

明報記者 江麗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