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堂,錢在銀行」vs.「未上天堂已沒錢」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23日
【明報專訊】有朋友問筆者怎樣看「人在天堂,錢在銀行」這一句話。他們笑說人生兩大悲慘的事,其一便是這件,而另一件就是「人仍未上天堂,但銀行已沒有錢了」!筆者相信這兩句是普遍人認為退休理財策劃的難處,而世事難料,沒有人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自己擁有多少錢,倒是較易掌握的事。
「銀行已沒錢」問題大 宜避免出現
筆者有以下看法:
1. 從生涯規劃的角度出發,年輕時是努力追尋理想、達成人生目標、累積財富的黃金時期,當然累積財富並不是為累積而累積,而是為日後以備不時之需,更要為退休生活準備,况且現時人均壽命愈來愈長,所需資金只會愈來愈多;
2. 由80年代開始,出生率亦不斷降低,養兒防老已是不合時宜的想法,所以退休儲備要更妥善的準備;
3. 香港稅率低,很難變成一個福利社會,強積金也只是實行了24年,所以現時年長一輩在年輕時,普遍是省吃儉用、多儲蓄,累積了一定財富;
4. 純粹從字面看,「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也算是一個happy problem,只是離世前仍有餘錢,好像在世時沒有好好地享受過,感覺很浪費年輕時的努力,反之「銀行已沒錢」的問題則是更大、更殘酷。當然如果是適當消費,享受愉快、有趣的退休生活(每個人對「適當」、「愉快、有趣」都有不同解讀,所以在此真的是毋須太多評論),有餘錢真的不是大問題,只是增添了點麻煩給家人處理;
5. 筆者認為更重要的討論點應是怎樣避免跌進「銀行已沒錢」這漩渦,這也是理財策劃其中一個重要環節。
可考慮年金派息保險安老按揭等
沒有人可預計自己什麼時候上天堂,現時情况是人均壽命不斷延長,資金自然要配合,期望做到細水長流。坊間有幾類方案:
1. 年金──政府及很多保險公司都有推出年金方案,設計重點是讓客人收到穩定派息/收入,有些方案更甚至可做到「長攞長有、鬥長命」,而筆者認為最好的設計是鎖定最低年金收取期,若年金收取期完結,客人仍健在的話,更可繼續收取直至終老,反之如在收取期時間身故,則受益人可收取身故賠償,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
2. 派息保險──近年這類方案也十分受市場關注,較受歡迎的方案容許每年派息率,如總供款額的5%,這派息安排直至逾100歲,更可更改受保人、分拆保單,達到財富傳承的目標;
3. 安老按揭/保單逆按揭──將已供滿的物業/人壽保險抵押給政府,每月獲取收入,直到終老;
4. 債券基金──較有經驗的投資者,也可將部分資產分配至債券基金,現時較多客人採用每月派息機制,每年派息率約6%至9%,資金靈活度也較高;
5. 持有一份較高保障額的醫療保險──「年紀大、機器壞」是很多「老友記」最擔心的事,要維修便要有資金支持,如不想醫療開支蠶食努力累積的退休金,便應趁着自己仍是壯年時、健康狀况仍是可以時好好安排;筆者時常聽聞上一輩的長者在退休後會無奈地取消醫療保險,因那時保費也真的是不少,但不要忘記:保險公司是因應索償額數據而釐定保費(成本掛鈎的道理),因負擔不起保費而取消保險令荷包舒服點,卻為自己及家人製造一個很大的風險漏洞,所以筆者懇請大家三思!有些客人會特別設立一個高息儲蓄保險,將每年派息部分用作繳交醫療保費,避免這風險,筆者認為是較有遠見的安排。
鄺翠玲 美聯金融集團副總裁
■理財信箱歡迎來信,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鄺翠玲 理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