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加價4.3%至7.5% 遠超通脹 運署:拉勻16年加幅遜通脹 議員斥不合理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8日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批准九巴、城巴及嶼巴下月5日起加價,城巴獲批加7.5%,九巴加4.3%,嶼巴加6.5%。三巴一年半前、即去年6月加價,而截至今年10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增幅2.76%,意味三巴加幅遠超期內通脹。運輸署長李頌恩昨提出以較長時段看待加幅,稱三巴過去16年間每年平均加幅1.6%至2.2%,明顯低於16年平均通脹。有議員批評政府「拉勻16年」來比較不合理,反問「如可用16年平均數來計算,巴士公司都未必蝕錢」,重申應為巴士票價制訂機制,限加幅不可高於通脹。
政府料九成半客每程加1元內
政府預計實施新收費後約八成乘客每程車費加不多於0.5元,約九成半加不多於1元。巴士公司未正式公布各路線加幅,如按平均加幅推算,部分過海線加價或近2元,例如來往天水圍及銅鑼灣的城巴969線現時收費25.7元,若加7.5%,加價約1.9元。
城巴:推常客獎賞 九巴月票834元
城巴表示新票價下月5日凌晨2時半生效,按目前平均車費8.1元計算,預計每程車費將調整約0.6元,重申明年會推出常客獎賞計劃。九巴表示預計平均每程加0.3元,月票將以同樣加幅加至每張834元。
三巴早前申請加價,城巴申加9.5%,九巴及嶼巴申加6.5%,昨同獲批准加價,嶼巴獲准加足6.5%、九巴獲准加5.2%,扣除約3.87億元隧道費基金結餘後,加幅減少0.9個百分點,最終可加4.3%。城巴獲准加7.5%,由於過往已全數把隧道基金用作扣減之前加幅,基金已沒結餘,故今次未能紓緩加幅。九巴及嶼巴去年均錄盈利,城巴則虧蝕。
運署:客量收入未及疫前 信需調整
通勤線加幅較低 旅客線較高
李頌恩表示,政府審批時考慮兩大因素,包括盡力減低民生影響,以及顧及巴士公司財政可持續性;巴士客量及收入雖有回復,但未及新冠疫情前,政府信納有需要調整票價以維持更穩健財務狀况。她引述數據稱,巴士過往有段時間甚少加價,三巴於2008年中至今16年間,每年平均加價1.6%至2.2%,而同期平均通脹約3%,家庭月入中位數平均按年增約4.2%,「巴士公司每年平均加幅都較這兩個數字低」。
翻查資料,2009至2018年城巴無加價、九巴2015至2020年無加價、嶼巴2009至2020年無加價。不過,近年各巴士公司加價頻密,未計今年,5年內城巴已加4次、九巴及嶼巴各加兩次。
李透露,運輸署審批三巴新票價時會因應路線調整,通勤路線加幅較低,以旅客為主的悠閒或假日路線加幅較高。
田北辰:失票價優勢陷惡性循環
運署不同意 稱與鐵路分工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說,巴士每次加價均高於通脹是「離譜」,而當巴士年年加價,部分原較港鐵便宜的路線或追近港鐵,失去票價優勢後,市民或改搭鐵路,屆時巴士又以客量跌申請加價,構成惡性循環。他倡仿效港鐵訂票價機制,確保巴士加幅不超通脹。
李頌恩昨稱不同意加價會造成惡性循環,巴士及鐵路在規劃及設計上有分工。
議員促訂票價機制 設非票務收入KPI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批評政府以16年拉勻加幅作比較不合理,反問如16年平均計,巴士公司未必蝕,強調應每次獨立審批,僅考慮最近一年狀况。他說過往平均數據非全無參考價值,但僅應用作探討長遠票價機制。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建議政府為巴士公司訂立每年非票務收入的績效指標(KPI),以鼓勵更積極開拓非票務收入。
■明報報料熱線﹕[email protected]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