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生子腦癱 等醫委會研訊14年 投訴兩醫一遭駁回 一原定2016年研訊無下文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7日
【明報專訊】「14年,無論結果點,都希望盡快安排到研訊。」深圳居民黎先生及彭女士的兒子15年前在香港浸信會醫院出世,3日後手腳抽搐,最終因腦膜炎致腦癱及四肢傷殘。兩人2010年向醫委會投訴兩名醫生,除一名醫生投訴被駁回,原定於2016年針對另一醫生的研訊亦臨時押後,事隔14年沒有下文。協助兩人的社協幹事彭鴻昌形容罕見,指醫委會中途近8年「近乎杳無音信」,數次無回覆投訴人查詢,籲盡快安排研訊,還病人及家屬公道。
醫委未解釋14年未研訊:
因應個案尋求意見
醫委會回覆本報確認收到投訴,但未直接回應為何歷時14年仍未安排研訊,稱會因應個案要求投訴人或被投訴醫生提交不同資料,亦會按需要尋求獨立專家意見和法律意見,務求能客觀及公平公正地全面考慮有關個案,每宗個案處理時間未能一概而論。
針對兒科薛醫生的投訴,醫委會確認研訊小組原定2016年7月13日舉行紀律研訊,但該醫生法律代表申請將研訊押後,以便進一步處理個案證據。醫委會稱正跟進專家報告等證據,當準備工作完成後,會盡快通知投訴人有關詳情。
黎先生及彭女士是深圳居民,經人介紹到浸會醫院分娩,兒子黎遠建2009年12月19日出世。兩人憶述薛醫生曾提及12月22日可出院,惟當天上午被告知兒子凌晨曾抽筋,情况非常不穩,中午轉送伊利沙伯醫院搶救,「BB出生第3日已經冇呼吸,要做胸外壓搶救」。
醫療紀錄顯示醫生未即時返院
父母質疑致病情惡化
兩人懷疑該院產科黃姓醫生未事前發現彭女士體內的乙型鏈球菌,導致兒子出生時感染。黎先生表示,從醫院醫療紀錄發現,兒子出事當日凌晨零時許第一次抽筋,凌晨約4時半第三次抽筋,並根據獲得的錄音證據表示,凌晨4時半護士通知薛醫生,惟醫生未及時回院跟進。兩人質疑兒子因此病情急速惡化。
黎先生2010年向醫委會投訴兩名醫生專業失當(見表),14年未有結果。醫委會1年後駁回針對黃醫生的投訴,稱當時未規定必須篩查產婦是否有乙型鏈球菌;6年後通知針對薛醫生的研訊日期,惟研訊兩日前收到醫生代表律師申請押後,至今未有確實研訊日期。
黎先生冀醫委會盡早安排研訊,還兒子公道,又說兒子至今「唔識講嘢,唔識坐」,沒自理能力,但「笑容好開朗」,時常會想像他健康長大的樣子。
彭鴻昌稱今次是他協助過等待時間最久的醫委會投訴個案,強調「延誤的公義就是不公義」,希望醫委會盡快交代為何拖延至今仍未安排研訊,盡快還病人及家屬公道。
彭表示,2018年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後,醫委會2至3年內完成處理的投訴個案佔比上升,但現仍有部分修例前積壓個案,建議醫委會參考民事訴訟,設定提交文件的時間限制,減少因提交文件等法律程序造成的案件延誤。
浸會:當年已呈報 按建議改善
續與家屬代表保持溝通
浸會醫院回覆本報稱,2009年12月30日曾接見家屬,並按家屬要求提交病歷及安排醫生接見;當年已向衛生署呈報事件,提交報告及按建議完成改善措施。院方稱由於事件已進入法律程序,會繼續與其代表保持溝通及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