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新:精準扶貧——單親家庭篇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3日

【明報文章】政府不再訂立貧窮線,現階段扶貧工作以「精準扶貧」為策略,識別的對象包括劏房戶(21.4萬)、長者戶(55.5萬)和單親戶(21.3萬),合共約95萬人。過去多項調查顯示,長者在貧窮人口中佔了相當部分,原因是香港缺乏健全退休保障制度;劏房戶所以受到社會關注,因住劏房的多是收入有限的基層市民。這樣,為什麼單親戶也是「精準扶貧」對象?

家庭問題常居社會問題首位

香港眾多社會問題中,家庭問題常居首位。近年頻頻出現的社會問題,無論是長者欠缺照顧、家庭暴力、學童自殺,市民都覺得與家庭制度出現了問題有關係。而解決方法,也總離不開改善和鞏固香港的家庭制度。

事實上為解決家庭問題,政府已成立了多個與家庭有關的委員會,包括家庭議會、安老事務委員會、婦女事務委員會、青年發展委員會、兒童事務委員會等。不過,家庭應有的作用,例如為成員提供保護、互相扶持、情感上的交流和紓解等,有否因為成立這些委員會而得到改進?

筆者所以提到香港整體家庭的狀况,因為單親家庭只屬全部家庭的一部分。整體家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單親家庭也有,可能較一般家庭更嚴重、更難解決。所以,要解決單親家庭面對的困難,必須與非單親家庭互相比較,這樣才能明白兩者差異,才能對症下藥,才能精準扶助單親家庭。

筆者根據統計處的《202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單親人士》數字,按家庭的組合、經濟狀况、住屋類別等幾方面,分析單親家庭與非單親家庭的異同(見表),從而提出扶助單親家庭的策略。筆者首先要解釋的是,統計處提供的只有「單親人士」數字,並非單親家庭;而與單親人土比較的,是「與18歲以下子女同住的人士」。不過為了方便解說,筆者有時稱前者為單親家庭,後者為非單親人士或非單親家庭。

單親者與非單親者特徵分別不大

第一是單親人士的家庭組合。公眾的印象是近年多了不少單親家庭,而且家裏總有兩三名子女,母親也多是新移民。公眾印象與事實並不符合——2011年香港有81,705名單親人士,2021年減至72,279(原因是香港結婚數字中,愈來愈多再婚個案);子女數目方面,2021年單親人士共有94,508名18歲以下子女。也就是說,每名單親人士平均只有少於1.5名子女,與非單親人士少於1比較,子女數目無疑較多。但單親者的子女數目也在下降中。

以性別而言,單親人士以女性佔多數,2021年男女比例是285︰1000;而單親人士年齡中位數是43.5歲,與非單親者的42.9歲相若。使用語言方面,使用廣東話為慣用交談語言的,單親人士佔整體87.3%,與非單親人士沒有分別。也就是說,單親人士正如一般香港家庭,慣用廣東話交談;就是有部分使用普通話,也是香港的整體趨勢。

單親者勞動參與率高 收入卻偏低

第二是單親人士的經濟狀况。在公眾眼裏,由於單親人士以女性為主,她們為照顧孩子,多不能出外工作,所以全家收入偏低,部分更要依賴綜援生活。這種看法有對,也有不對。首先,單親家庭的家長雖以女性居多數,但她們的勞動參與率是62.6%,較非單親人土的58.4%為高。也就是說,單親家庭的女性家長多靠工作維持自己和家人生活。

這樣,為什麼單親家庭2021年每月收入中位數是18,260元,遠低於非單親家庭的40,210元?單親家庭收入所以偏低,除了家中只有一名有勞動力的成員,最重要是這名有勞動力的家長,在一些關鍵的因素都遜於非單親家庭家長。例如教育程度方面,65.5%的單親人士有初中或高中學歷,專上教育的是26%;非單親人士有專上教育學歷的有45.1%。換言之,單親人士的教育水平只是一般。從事職業方面,單親者最多從事服務及銷售人員(29.2%),其次是文書支援人員(16.5%)及輔助專業人員(15.9%),專業人員和經理分別是6.7%及9.4%;非單親人士則有逾三成從事經理或專業人員。總言之,單親人士從事的職業難使他們掙取高薪,以致單親家庭住戶的收入中位數不及非單親家庭的一半。

近半單親家庭居於出租公屋

第三是單親人士的住屋狀况。2021年人口普查數字顯示,46.3%單親家庭住於公營租住房屋,遠高於非單親家庭的24.9%。為什麼接近一半單親家庭居於出租公屋?港大王于漸教授多年前指出,一些香港男士為了另娶內地女子,於是與妻子離婚;離異後的單親家庭,不少為了解決住屋困難,只好申請入住公屋。

無疑,72.1%單親家庭的成因是由於離婚緣故,但他們入住公屋,看來也是由於經濟上有困難——截至2021年3月底,在223,792個綜援個案中,單親家庭個案有24,826宗,佔全部綜援個案的11.1%。也就是說,2021年72,279名單親人士中,高達34%依靠綜援維持生活。他們入住公屋,還是因為收入較一般家庭低。

這樣,2021年43.1%居於私人永久房屋的單親人士,他們的情况又怎樣?因為沒有詳細統計資料,很難分析,但相信其中收入偏低的,正是劏房戶租客。這些劏房戶單親家庭,除了住屋情況惡劣,他們成長中的子女也受到各種不利因素影響。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有撰文詳細分析(〈訂立「兒童優先」的房屋政策〉,2024年11月29日《明報》),不在這裏重複。

精準扶助單親戶的策略

按照以上分析,對於單親戶的扶貧策略,筆者建議如下︰

首先,針對居於劏房的單親綜援戶,筆者建議提高他們入住公屋的機率、鼓勵他們的子女參加「共創明Teen計劃」,提升單親家長參與勞動市場的能力。

其次,針對居於劏房卻沒有領取綜援的單親家庭,建議提升單親家長就業技能;透過就讀學校鼓勵他們的子女參與課後活動,及擴大他們的社交圈子,改善他們的住屋狀况(例如入住簡約公屋的可行性)。

至於其他居住於私樓和公屋的單親家庭,視乎他們的需要,可透過關愛隊的宣傳和聯絡,由各區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向他們及其子女提供適切服務。

最後,單親家庭既是全體家庭的一部分,筆者建議家庭議會聯同其他與家庭有關的委員會,探討改善和鞏固家庭的方案。

作者是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