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紹:智業崇山段玉情 「雄」消香斷有誰憐——從段崇智辭職與「雙雄」局長下台看用人問題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11日

【明報文章】請容許我今天的文章比較感性。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快將離任,日前在一個歡送會上,他唱了一曲《東方之珠》,情之所至,台下諸友隨之和唱。聽得出,大家都珍惜香港這顆東方之珠。我後來送了一副拆名對聯給段校長:「崇基聯合光新亞 智業共融段玉情。」這裏略作修改,作為今天的第一句標題,剛好把組成中大的3家學院(崇基、聯合、新亞),以及「段崇智」3字嵌入對聯之中。

上聯的「聯合」,既是名字,也是動詞,即「一起合作」之意;「新亞」兩字也是語意雙關,既是名字,也有「新的亞洲」之意。據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大分別列於第36和44位,創下歷年最佳表現,反映段崇智與中大人的多年努力得到國際肯定,光耀「新的亞洲」。

於下聯的「段」字,既是段崇智的姓氏,也是事物、是非清楚界定之意,更是圍棋級別之分。人生的圍棋,變化萬千;放在今天,如何下棋,更形重要。只要獻於民心,又得民心所獻,馬上高下立見。段崇智奉獻中大,「段玉情」已維繫多年了。

當然,「段」也會「斷」。段崇智任內也有爭議的事,未必人人如意,但事物總要從大處看。恰好在這個時候,早前兩名局長楊潤雄和林世雄「雙雄墮馬」,眾說紛紜更多。忽然記起《紅樓夢.葬花吟》之句:「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裏「斷」的不是紅,而是「雙雄」,故引為今天的第二句標題。此文並非總結功過,而是從連串事件看用人之道而已。

(1)香港需要內聯外通的人才

──中大的國際排名在段崇智任內不斷提升,當然不是他個人的功勞,而是整體中大人的共同努力。此外,香港正面對國內外環境大轉變,內地發展也十分重要。所以,不妨從「內聯外通」角度來看段崇智的工作。

當然,很多院校也在這兩方面努力,各有成績,這必須從長遠和延續性的角度看實效了。此外,這些關係和聯繫在什麼情况下體現出來?也是很重要的。這就令人想到去年12月10日在中大舉行的「中美高水平大學校長對話」,主題是「基於合作與伙伴關係的中美大學共同未來」,超過30名來自中國和美國頂尖高等院校的領袖代表參加。

一日之後,全球18家世界名校校長在深圳出席由中大和中大(深圳)合辦的「世界大學校長論壇」,主題是「高等教育合作」。出席深圳活動的還有20多名深圳高科技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換言之,這類活動能否發揮內聯外通,以及商(業)研(究和開發)互通的作用,才是關鍵。否則,若只是搞一些「畀面派對式」會議,那就不能同日而語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會議舉行時,正值美國對華加緊科技制裁(包括華府對大學的科研資助)的時候,外國(包括美國)大學領導層仍前來參與,既因他們以學術為重,而背後的聯繫能力也不容忽視。這些都可以從側面觀察內聯外通的實力。

──中大與內地合作和聯繫也有不少成績。中大(深圳)不久前慶祝創校10周年。中大直接參與研發的「香港青年科創號」衛星,由特區政府資助、國家航天局等部門指導,是國際首顆AI(人工智能)大模型科學衛星,主要針對山泥傾瀉和水災,已成功進入太空軌道。

中大學者、大豆專家林漢明教授研發的強抗逆性大豆,去年5月已由「天舟六號」飛船送上中國太空站,日後可在乾旱地區種植,林教授和段崇智也應邀前往觀禮。可見中大跟其他院校一起,對內地的發展同樣努力。

(2)為何段崇智仍不斷受到壓力

──我不是說其他院校做不出這樣的成績,而是從中大與內地不斷擴展合作,反觀為什麼段崇智仍不斷受到壓力,最後提出辭職?沒有人能直接說出原因,但政治圈中仍流傳着2019年期間在中大發生的事。假如這是背後的原因(或原因之一),那豈不是說明,不管在校務工作、國際排名、強化國際聯繫、與內地合作等方面有多大成績,也抵不過一些被認為「不當」的事情?果真如此,豈不是政治壓倒實績?這與知人善任,以至日後招攬人才,不是背道而馳嗎?

──細看內地官場文化,不同部門之間各有工作側重點。不要緊,只要協調得當即可。倘因各有側重而不能協調,內地稱為「政策打架」。我不知道段崇智辭職是否與「政策打架」有關,但「政策打架」而貽誤香港的事例已有不少。

其中一例是香港樂施會。它一向與內地合作,關係不錯,有關部門也感到它造福內地民眾。惟它曾被教育部黨組視為「滲透組織」,還成為新聞;後來幾經周折,才恢復正常。令人感奇怪的是,當時樂施會領導層中,還有梁愛詩和陳智思等建制名人,這到底是怎樣的「政策打架」?當然,這類例子不會太多,但從中反映背後是怎樣的思維?才是重要的。而且改了沒有?則是更重要了。

──有意見認為大學領導層不應介入學生的社會運動。其實,關鍵是怎樣介入?記得2014年「雨傘運動」初期(10月2日晚),時任中大校長沈祖堯和港大校長馬斐森往金鐘現場,勸喻學生冷靜。1919年「五四運動」和1989年「六四」期間,北京多家大學的校長聯合聲明,也希望各方(包括官方)冷靜,大家都想安定下來再說;1919年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還親自保釋學生。撫今思昔,可見不能把事件和過程簡單化,以為校方領導層介入就是不好,甚至以為「勸官方冷靜」就是「支持學生」。蔡元培後來也辭去北大校長之職,臨別時說了一句「殺君馬者道旁兒」。把這話放在今天,「道旁兒」在哪裏呢?

(3)「雙雄」墮馬能否有新氣象?

──若官員表現不佳,給予時間改進仍力有不逮,換馬可以理解。問題是官員和市民都要知道具體原因是什麼,才能辨析來龍去脈,官員才能引以為誡。如今一切像啞謎。市民漠不關心,誰上誰下都改變不了現實。也就是說,撤換官員無法建立新氣象(至少眼前如此),還應驗坊間一句話:「天子腳下一樣紅」,只要夠「紅」就行了。

──不過如今即使努力「紅」,也不能「雄」下去。市民在旁「剝花生」,政治圈中人卻另有觀察。這到底說明換馬可以一洗頹風,令其他人振奮起來,對上級的指示一呼百諾?還是官場士氣不升反跌、有話不說?因為大家弄不清怎樣才是「紅得對頭」的方法。

──眼前,市民還感到內地整頓官場的作風也慢慢傳來香港。在內地,有官員上午仍是台上貴賓,下午即變階下之囚。內地稱為「卓見成效」的監察和懲治,貪官和庸官下馬,人民喜見樂聞。不過,內地的貪腐問題似乎沒有因此而出現實質好轉。香港官場走馬燈不至於像內地那樣,惟市民期望的仍是令人喜悅的實績。歸根究柢一句話:要建立崇山智業,須有段玉之情;否則一朝春盡紅顏老,「雄」消香斷有誰憐?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