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脆弱民主受衝擊 權力制衡防失控 憲政危機免流血收場 學者:助鞏固體制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5日

【明報專訊】韓國總統尹錫悅發布的緊急戒嚴令維持約6小時後閃電解除,令今次憲政危機得以避免流血收場。今次震驚全球的戒嚴令風波突顯了該國朝野對立嚴重,分析指尹錫悅誤以為有足夠國會議員站在他一邊,讓他可以藉此打擊反對派,挽救低迷民望,結果錯判形勢,陷入現在眾叛親離的境地。同時,鬧劇雖然展示了民主脆弱一面,但從目前情勢發展顯示,韓國民主體制有效發揮制衡總統權力作用,防止局面失控,經此考驗將反而得到鞏固。

尹錫悅自己政黨亦站對立面

朝野圍繞下年度財政預算案的紛爭是尹錫悅發布戒嚴令的導火線,但背後是朝野鬥爭趨於白熱化及尹錫悅政府「跛腳鴨」壓力日益加劇。自今年4月國會選舉在野黨進一步鞏固國會優勢後,議會加強推動針對「第一夫人」的系列立法,並多次彈劾檢察官等眾多公職人員,相信也是背後原因之一。尹錫悅2022年5月上台後,被質疑政見先行,濫權打壓反對派,並任人唯親,妻子金建希也捲入收賄、干政和論文抄襲等醜聞,尹錫悅政府民望由高位約53%反覆下滑到目前只有約20%。尹錫悅政府與國會關係欠佳,截至今年1月,其政府提交的法案只有29%獲國會支持通過,尹錫悅亦多次運用總統權力否決反對派提出的立法草案,其動用否決權的次數是1987年軍政府統治結束以來最多。英國《衛報》指出,尹錫悅或許誤以為自己的專權作風起碼得到政界部分人認同,甚至國會內有足夠支持他今次決定,但結果連自己政黨都站在他的對立面。

「美國民主伙伴」演政治鬧劇

法新社分析,韓國長期被視為政治轉型的模範國家,今次短命戒嚴突顯了全球民主體制的脆弱性。韓國自1987年大規模民主運動轉型到民選制度以來,一直被外界認為執行得很徹底,讓美國愈來愈將這個盟國視為全球伙伴,甚至讓韓國在今年3月舉辦「民主峰會」,這場峰會是拜登的標誌倡議之一,即將卸任的他尋求在全球各地捍衛自由價值。分析指出,尹錫悅企圖藉緊急戒嚴令停止敵對政治活動、審查傳媒,令被蒙在鼓裏的美國感到震驚。

韓活躍公民社會捍衛民主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內擔任國務院亞太助卿的羅素(Danny Russel)表示,韓國的政治情勢極度兩極化,「反對派採取焦土政治阻撓策略」。他指出,尹錫悅宣布戒嚴後迅速出現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顯示出韓國擁有活躍的公民社會,隨時準備好捍衛民主。他說:「當然會希望這次事件能夠喚醒執政的保守派政黨和進步派的反對黨,意識到雙方都已做得太過火,需要展開一些和解進程,好好處理合理的分歧與不滿。」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韓國專家阿林頓(Celeste Arrington)亦指出,今次事件雖然顯示「民主制度的一些弱點」,但事件快速扭轉也讓她對韓國民主的健康和強度感到寬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德洛特-韋賈爾斯(Darcie Draudt-Véjares)更認為,今次危機進一步確認公民控制社會和展示制度韌性(institutional resilience),最終令韓國民主更鞏固。

(金融時報/法新社/衛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