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倡北都設「深圳飛地」便北拓 可簡化進口程序註冊成內地公司 信吸港企外資
文章日期:2024年12月4日
【明報專訊】政府正推動北部都會區規劃工作,廠商會會長盧金榮日前接受本報專訪,建議日後在北都劃出深圳「飛地」,在該區製造的產品可視作內地生產,以簡化進口內地的程序,甚至可在「飛地」內做符合內地法律的手續,例如在該區註冊公司等,做到「不需進入深圳,都能做到在深圳的事情」。他形容該建議「政策上屬很大突破」,實行需港深政府協調,相信「飛地」安排可吸引本港及外資進駐;而相關部門對此亦抱持開放,但稱非輕易做到。
明報記者 施晉宇
產品可兼推兩地市場 毋須北上設分部
盧金榮稱,現時涉及生物科技等產品的通關手續繁複,考慮到北部都會區日後以創新科技為重要發展產業,「飛地」安排可做到「拆牆鬆綁」效果。對於現時未進駐內地、而日後有興趣拓展內地市場的本港或海外廠商而言,「飛地」安排能減輕開支及簡化行政程序,舉例企業可視本港為總部,繼而在「飛地」註冊為內地企業,而毋須再在內地設立分部;只要符合相關標準,本港及海外廠商製造的商品便可推出兩地市場,相信增加本港及海外廠商在北都投資的誘因。
倡向中央爭取「通關緩衝帶」 利人貨錢流動
北部都會區內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一區兩園」理念構建,盧認為要加強貨物、資金及人員自由流通,建議港深政府可向中央爭取,在新田科技城及落馬洲邊境設「通關緩衝帶」,對區內貨物、人員及資金進出內地實施便利安排,舉例日後內地科研人員、工匠及熟練工人等,可更快、更方便進入本港的產業園區或特定企業廠區工作,並即日往返大灣區住所。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初在深圳主持「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出席的盧金榮引述,夏寶龍強調本港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製造業佔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約兩成,他認為,工業是推動當地經濟的重要因素,故本港除需維持金融、貿易及航運等原有優勢,更需發掘新增長點,借助「新型工業化」推動創科。
建議政府配對形式設中試基金
廠商會去年火炭成立「中試轉化中心」,提供生產場地及諮詢服務等,供企業和創科團隊「中試」,即正式投產前以小批量生產科研成果做市場測試等,以加快科研商品化;去年成立初期有6間本地及國際企業進駐,涵蓋綠色技術及食物科技等公司。盧金榮稱,考慮到本港土地有限,較適合發展「港版中試」。深圳市政府早在2018年成立100億元人民幣中試創新基金,盧認為,中試需投入大量資金,建議港府以配對形式成立基金推動發展。
《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訂明「新型工業化」屬重點工作。廠商會檢定中心2021年成立科技商品化中心「CMA+」,盧金榮期望,透過配對港產科研技術及提供商品化技術支援,協助業界升級轉型,去年約20個企業參與,其中本地牀上用品公司研發「自潔免洗環保寢具」今年首季推出市場,該技術延長牀品抑菌抗病毒功能。
推綠色積分平台 設第三方審核助企業減碳
因應社會提倡綠色消費,廠商會計劃推出「『歎』積分換領平台」,消費者選購指定商戶產品,可藉此換取碳積分及兌換禮品和優惠,最快下周六(14日)於工展會試行。廠商會檢定中心會為參與企業提供第三方審核,確保減碳量。對於經濟不景時綠色轉型會否加重成本,盧稱「不做就會慢慢被淘汰」,認為企業要提早部署,否則日後買家要求供應商符合綠色標準,本地廠商競爭力便減低。
(經濟主力軍‧系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