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師稱科技城潛力大 學者:另兩處較難吸產業發展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30日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昨公布北部都會區「片區模式」3個試點,分佈於新田科技城、洪水橋/厦村及粉嶺北,每區面積約12至18公頃。3地規模、發展模式等不一,各有特色,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認為,在「南金融、北創科」發展佈局下,新田科技城發展潛力大一點,該片區涉約18.6公頃,單是作為創新、科技用地佔約9.1公頃,即佔該片區近半土地,落成後有助本港產業轉型。
粉嶺北主打物流 料經濟動力不大
張翹楚續指出,粉嶺北屬較成熟地區,政府主打較靜態的物流業務,片區共15.9公頃,當中物流設施用地佔5.2公頃或33%,相信是物流業要求的人手,未必如想像般多,特別是做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人手需求更小,意味該片區經濟動力不會太大。至於洪水橋/厦村,雖然亦有土地作企業及科技園用地,涉及約5.55公頃,佔片區12.5公頃的約44%,但規模不及新田科技城大。張翹楚提到,交通配套、特別是鐵路的走線,是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外,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3個片區中,以新田科技城的發展可持續性較長遠一點,因科技城有產業發展,人力資源方面可作跨境安排,加上片區中有住宅、學校等,將能匯集到科技人才。至於粉嶺北、洪水橋/厦村,料較難吸引產業發展,而純粹住宅發展亦不算吸引。被問及各片區工程費不菲,涉逾100億元,要由發展商負責費用會否令項目欠缺吸引力,莊太量稱取決於銀行界是否願意批出相關貸款。
高力倡地價採市價 減需建公共設施
此外,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李婉茵表示,片區開發試點計劃有助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而從試點計劃中汲取的經驗,可能有助於擴大大規模土地處置方式的應用,進一步加快整個北都發展,建議政府探討以市場價格考慮地價,並盡量減少中標者需要興建的公共設施,以幫助降低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