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融資達協議 富國允年供3000億美元 低於5000億要求 發展中國家批侮辱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5日

【明報專訊】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延長開會30多個小時後,與會國終在周日凌晨3時(香港時間周日早上7時)達成協議,發達國承諾2035年或之前,達到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惟部分發展中國家指有關金額仍遠遠不足,稱其不啻為「一種侮辱」。

延會逾30小時 援助額高目前兩倍

為期12日的大會原定上周五結束,焦點是氣候行動與融資,由於臨近閉幕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最終協議內容上仍存在巨大分歧,近200個國家的與會代表加時開會。延長談判期間,部分發展中國家及島國代表不滿其氣候融資利益被忽視,上周六一度離場抗議,令談判一度中斷。及至周日凌晨,協議文本經過調整後終獲通過。協議提出發達國家到2035年或之前,每年提供的金額增至最少3000億美元。有關金額較目前每年1000億美元援助目標高兩倍,但低於部分發展中國家要求的5000億美元。

協議同時設定到2035年提供最少1.3萬億美元的整體氣候融資目標。與會國亦達成碳權交易框架協議,容許發達國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信用額。

未納發達國提議列中國為出資者

誰有份提供資金亦是談判焦點。發達國家推動中國和非常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富裕海灣國分擔捐款。中國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雖是主要經濟體,但聯合國仍將其列為發展中國家。惟最終協議沒將中國納入出資的發達國家行列,但引入將正式承認該國貢獻的模糊機制:允許將發展中國家通過開發銀行流向氣候項目的資金視為氣候融資。

塞拉利昂稱援助不及所需1/4

與會印度代表拉伊納在敲定3000億美元融資協議後,形容有關文件只是假象,不能應對巨大挑戰。塞拉利昂環境部長阿卜杜拉伊亦稱他們對結果感到失望,指這表明發達國缺乏善意,指3000億美元「不及科學研究顯示所需金額的四分之一」。

美國總統拜登發聲明祝賀與會者達成歷史性協議,協議將有助於調動所需資金,但他稱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才能實現氣候目標。碳排放量同樣受關注的中國,出席COP29的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出席閉幕典禮並發言稱,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廣泛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為全球綠色低碳、氣候韌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中央社/法新社/路透社/BBC/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