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川:為何傳媒唱不衰特朗普?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21日

【明報文章】特朗普大勝令很多人大跌眼鏡。大部分主流傳媒、乃至明星藝人,在選戰時均對特朗普嗤之以鼻,尤其在拜登退選後,高調支持賀錦麗的名人不計其數。有此意外結果,到底是傳媒失職,還是失效?

特朗普2016年勝選後,主流傳媒遭廣泛批評,指它們在選舉期間不斷地幫語出驚人的特朗普免費造勢。特朗普每說一句話,無論左翼還是右翼媒體,幾乎都會立即發一篇稿。媒體缺乏處理「瘋狂」候選人的經驗,以如實報道為由,將是非判斷交給公眾,讓特朗普賺盡曝光率。

傳媒其後對於言論同樣惹火的馬斯克亦照辦煮碗,熱烈報道。但8年下來,即使兩人的言論仍然是流量密碼,新聞媒體已學懂小心翼翼地處理,避免淪為傳聲筒。主流傳媒幾乎每隔數天便出現二人的負面報道,網上反對二人的呼聲也甚高。

美國緬因大學傳播與新聞學教授Michael J. Socolow近日在非牟利網媒The Conversation撰文分析,指傳媒在過去幾年,明顯已竭盡所能向讀者呈現特朗普的真面目,選民不可能仍然蒙在鼓裏,「我猜幾乎每個美國人都知道,特朗普目前是一名戴罪在身的犯人」。

明知備受爭議 仍心甘情願投信任票

他認為,特朗普坐擁7000多萬選票,很多支持者肯定是明知他備受爭議,仍心甘情願投下信任一票,「你可以肯定地說,數以百萬計明知特朗普對民主和憲政構成威脅的美國人,仍選擇投票給他;一些曾遭侵犯的女性,即使知道他曾侵犯女性,也很可能會投票給他;一些如實繳稅的守法老闆明知他逃稅,也投給他……這不是新聞媒體的錯,它們已經履行職責。」

Socolow指出,需求層次理論或許能夠解釋選民的決定。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打擊,令很多美國人惶惶不可終日。相較之下,特朗普的行為與道德,對民主和憲政的打擊,遠遠及不上三餐溫飽、有瓦遮頭來得重要,「許多美國人似乎把票投給了一場記憶——特朗普在任時的廉價世界」。

統計學上的偽關係

筆者想起了統計學上的偽關係(Spurious relationship),簡單來說,特朗普在任時美國未開始通脹,不代表因為有特朗普才沒通脹。兩者可能純屬巧合,並非因果關係。但對普羅大眾來說,觀感勝過冗長的理論和解釋。

香港百物騰貴,樓價下行,有人說是國際大環境構成,跟本地政治的關係只是偽關係,當然也有人說是真關係。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孰真孰偽可能皆沒關係,有什麼及得上三餐溫飽、有瓦遮頭重要呢?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