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行GBA:考挖隧道發展路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15日

【明報專訊】中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處世界前列,今年4月開始試業、位於廣州南沙區的隧道博物館,是中國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目標提升公眾對隧道行業的認知。館內設有四大展區,精選190多個代表中國隧道發展的工程項目,以歷史實物、隧道場景、圖文資料,讓觀眾深入了解中國隧道技術從雛形到原始人力開挖,再到機械化施工的發展歷程。

明報記者 司徒聰穎

甫踏進博物館門口,遊客就會看見身高6米、重1600公斤的巨型「隧道俠」,「隧道俠」由修建隧道的各種設備部件模型組合而成,其左臂為鑽挖機械「盾構」,右臂為懸臂掘進機鑽頭,胸口為地質超前預報探測儀傳感器,雙腿是盾構機滾刀,切合博物館主題。

博物館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兩層,設有序廳、中國隧道史陳列廳、專題陳列廳、尾廳四大展區。其中中國隧道史陳列廳講述中國隧道雛形,從人類誕生伊始的天然岩洞、穴居建築,到最早人工開鑿的穿山交通隧道東漢石門隧道,再到古代軍事地道、地下引排水設施、地下運河等,介紹中國對隧道工程的早期探索。

近代隧道發展講述以「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為代表的工程人員如何推動隧道技術進步。例如詹天佑負責修建的京張鐵路八達嶺隧道,是中國最早的不靠外資、不用外國人,中國獨力建成的單線越嶺鐵路隧道。在現代隧道發展方面,展示完全採用國產材料修建的首條鐵路成渝鐵路,展廳也展出鐵鍁、扁擔、竹筐等開挖搬運工具。另外還有由已故中國隧道工程專家王夢恕帶領、首次採用「新奧法」原理設計施工的大瑤山隧道,以及中國首條用「沈管法」修建的公鐵兩用隧道珠江隧道等具代表性的隧道。

在專題陳列廳的「重器展示區」,有獲稱「鎮館之寶」的展品,就是由中國自主研發製造的首台複合盾構「中國中鐵1號」盾構機模型。連同旁邊1984年出廠、累積掘進里程達6700米的「三臂鑿岩台車」,講述中國盾構製造技術及其他隧道裝備的快速崛起之路。

地址:深圳南沙區南沙街道工業四路2號

票價: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10:00-16:30(逢周一閉館)

交通:廣州地鐵4號線大涌站A出口步行約9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