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考生論述欠根據 割讓九龍當租 考評局:遠離水準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今年中學文憑試(DSE)中史科,有題目考《北京條約》對中國主權造成的損害,考評局《試題專輯》稱有考生論述時欠缺史實根據,部分人將「割讓九龍半島」變成「租借九龍半島,為期99年」。另外,有考生誤以為《論語》是由孔子整理典籍,事實上為孔門弟子編纂。
今年5306名日校考生赴考DSE中史科,91.7%獲第2級或以上。該科設兩卷,《試題專輯》顯示,卷一考問中國主權的第6題,選題百分率高達75.2%。考評局稱不少考生論述欠缺史實根據,表現遠離水準,部分考生將英國通過《北京條約》割佔九龍半島南部,錯誤寫成「租借九龍半島,為期99年」、「割讓九龍半島北部」或「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局方指,考生混淆南北,「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卷二有題目問1950年代新儒家在香港的發展,選題百分率全卷最低,佔0.03%,局方稱此題欠缺較好表現者,又指考生未能列舉新儒家學者的姓名、所辦院校、雜誌等。此題後半問「儒家文化在內地改革開放後漸受重視的原因」,稱有考生「連1978年才開始改革開放也沒有認識」,作答時卻「奢言」文革時種種思想鬥爭,認為儒家較法家為佳,批評「可謂風馬牛不相及」。
問中蘇交惡 答中印衝突
此外,有資料回應題提供兩幅圖片,考問1953年與1969年中國和蘇聯的關係轉變,考評局稱大部分考生能清晰指出由友好轉為惡劣,但不少考生解釋時混雜其他原因,例如中印邊境衝突和珍寶島事件,局方稱考生「泛泛而論,未能緊扣資料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