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五:美國大選的雙重焦慮
文章日期:2024年11月5日
【明報文章】今天(5日)是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與以往不同的是,對於是次大選,無論美國國內還是國際社會,都充斥着一股焦慮感。更嚴重的是,即便選舉能夠順利出現確定的結果,這種焦慮感可能並不會就此削弱。
對於負責具體選舉事務的美國地方官員來說,用「如臨大敵」來形容,可能並不為過。尤其是在選情膠着的搖擺州,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威脅和暴力事件,各種安保措施不斷增強——費城的計票中心被鐵絲網包圍,底特律和亞特蘭大的一些選舉辦公室則裝上了防彈玻璃。人們擔心,2021年1月6日的國會山騷亂事件會再次發生。「內戰」的說法可能言過其實,但已有數據顯示,計劃在選後移民的美國富豪數量正在增加,他們擔心無論誰當選總統,都會引發政治和社會動盪。
憂騷亂動盪再現
鑑於選情的撲朔迷離和當前美國社會撕裂之嚴重,這種擔心並不意外。儘管此前特朗普和拜登上任時都矢言彌合分歧、團結合作,但8年過去,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更加分裂、混亂的美國。更為弔詭的是,逾百名前共和黨政府的高官公開聯名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而本是民主黨擁躉的馬斯克等科技大佬,轉投特朗普為其大撒金元;更不用說長期站隊民主黨的《華盛頓郵報》,在投票前不到兩周突然宣稱「中立」,端是又一個「十月驚奇」。
這種分裂與混亂,勢必影響美國政府的決策與施政。美國聯邦政府因國會兩黨的激烈爭鬥而停擺,已經司空見慣。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公開抱怨參議院系統「崩潰」,導致拜登即將卸任,仍無法確定數十名大使和其他國家安全高級職位的人選——而這還是民主黨在參議院處於微弱優勢的情况下。
誠如布林肯所言,美國國會的遲疑不決,使美國的世界地位受到損害。譬如,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全球資本,都擔心特朗普上台後會推翻拜登政府實施的清潔能源政策。這不僅關係到數千億美元的投資,更關乎人類共同面對的氣候變化挑戰。
特朗普或賀錦麗上台 「美國優先」不會變
對各國政商界的決策者而言,11月5日或許也是一個難眠之夜。據說,早在特朗普有意再次參選時,各國就在研究如何應對「特朗普2.0」。人們擔心特朗普上台會再次令美國「退群」,實行「美國優先」的新孤立主義。但實際上,即便是賀錦麗執政,「America First」的本質並不會改變,只不過看上去手段可能會略溫和。畢竟,自特朗普時期挑起的貿易戰,在拜登執政後並未結束,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再加上意識形態的包裝,讓盟友更容易接受,甚至打碎牙齒和血吞。說穿了,特朗普與賀錦麗的不同,只不過是戰術差異,整體戰略仍是一致的。
鑑於美國在國際政治、經貿、金融、軍事、科技等領域仍具無可比擬的優勢,無論是其盟友還是其他國家,都不得不權衡利弊得失,被迫選邊站隊。而這恰恰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局勢的分裂與動盪。為什麼俄烏戰事遲遲無法結束?為什麼以哈衝突會愈演愈烈?從某種角度來看,其背後原因,與美國總統大選的贏者通吃法則何其類似。真真正正是一種諷刺。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