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胃鏡找瘜肉 中大首試用 同類腸鏡已證成效 盼早辦胃癌減漏診
文章日期:2024年10月21日

【明報專訊】黑色幼長的耐熱管道伸進胃部,內裏影像在熒幕上一覽無遺。按下熒幕按鈕,一個個綠色框接連彈出來,框住的位置顯示着一粒粒細小扁平的瘜肉。中大醫學院近日和日本跨國公司奧林巴斯(Olympus)合作,引入最新人工智能(AI)輔助上消化道內鏡系統,能實時識別胃癌和病變位置,成為該系統全球首個試點。該院稱,新技術有助醫生辨識早期胃癌細胞,預計在半年內開展首階段臨牀研究,期望日後廣泛使用。

料半年內臨牀研究 冀廣泛應用

胃癌是香港第六大常見癌症。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21年本港有超過1300宗胃癌新症,逾600宗死亡,發病死亡率高近五成。中大醫學院長趙偉仁引述研究指全球胃癌約有6%漏診風險,早期胃癌更難覺察。趙解釋,胃癌瘜肉比一般蘑菇形的瘜肉扁平和細小,亦無明顯顏色變化,加上內窺鏡的視野不清晰,醫生未必能檢查清楚,而醫院人手不足,每名醫生診斷大量個案,容易因疲勞而漏診。

趙偉仁續稱,倘能在早期識別胃癌,其5年存活率高達97%,同時能避免「開大刀做手術」,使用胃癌內鏡便能切除瘜肉。

中大醫學院3年前引入AI系統輔助大腸鏡檢查,發現系統能有效提高約四成的大腸腺瘤檢測率,遂與日本奧林巴斯合作把AI系統應用於胃癌檢查。趙偉仁指出,系統由10所中心的日本專家研發,深度分析逾10萬張日本胃癌內鏡影像。除能定位可疑胃癌瘜肉,亦能自動捕捉影像,助內視鏡檢測和診斷,甚至能快速判斷腫瘤是否良性。趙形容系統就像「師傅」,能「傍住醫生」篩查胃癌,做到「寧濫勿缺」,減漏診風險。

偵測「快過我隻眼」 對資淺醫生幫助大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葉瀚智則形容「AI快過我隻眼」,能提供具體實時指引,令醫生更有系統地學習,尤其對資歷淺的醫生有幫助,同時AI能連接現有內鏡儀器,相信能方便快捷地投入臨牀研究。

團隊透露將和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半年內開展首階段臨牀研究,邀請過百名曾患胃癌、有家族病史或有胃癌風險的高危患者接受AI系統篩查;第二階段則邀請過千人做對比研究,比較有使用和沒使用AI系統的醫生胃癌檢測率是否有分別。團隊期望能盡快收集數據,協助日後在公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