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咸道僅存舊洋樓 受限地形陽台三角
文章日期:2024年10月13日

【明報專訊】昔日西半山洋樓林立,拼湊出恍如歐洲城鎮的風景。隨着城市發展,般咸道35號已成為該街道最後一幢民間戰前洋樓,樓宇外觀以新古典主義建築(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修飾,樓上3層均設有陽台(verandah)及圓柱,以及線條簡約的圍欄。記者上周三(9日)到訪上址,發現陽台圓柱及方柱都有小花圖案,地下樓底目測約4米高,而1樓陽台地磚保存良好,更有狗牙狀併花圖案。

新古典主義風格 樓梯天花線藏舊裝飾

考城學社創辦人何尚衡表示,般咸道35號樓高4層兼設一層地庫,不過因地段狹窄,通往各層的入口連樓梯置於一旁而非正中,加上所在地段略呈梯形,遷就室內空間佈局後,面向般咸道的陽台呈三角形,故臨街立面並非對稱。

他說,1至3樓均設有向南的陽台,每層陽台均有仿多立克柱(Doric column),中間兩條為圓柱,兩旁是方柱,亦設線條簡約及有交叉圖案的圍欄。建築物頂層正中有半圓龕楣(tympanum),上有一古典甕(urn)作裝飾。正門樓梯入口上方有三角楣飾(pediment),由兩邊的捲狀翅托(corbel)承托。

至於樓宇各層用途,雖已隨社會演變而改變,室內裝潢亦已變,但仍可找到舊日西方建築裝飾,如在樓梯及室內的天花線。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