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75周年 新興製造業崛起
文章日期:2024年9月30日

【明報專訊】明天(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國慶75周年),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在專訪中為讀者回顧「建國75周年」以來製造業不同發展階段、未來製造業亮點及投資機會,結論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近年已逐步形成,部分傳統製造業經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且隨着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新興製造業不斷湧現,在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與製造業融合等領域蘊含了不少投資機會。

中金公司張文朗在專訪中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以來,根據經濟發展歷程,製造業發展可以分為4個階段:「一是從1949年建國至1978年改革開放前,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形成了比較獨立完整的製造業體系。二是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至1990年,市場經濟發展初期着重擴大製造業生產,解決短缺經濟問題。三是從1990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中國逐步融入全球貿易體系,憑着人口利紅下勞動力成本優勢,承接大量海外產能轉移,製造業規模和效率都進一步提升。四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今,內需市場穩步發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逐步形成,部分傳統製造業經歷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新興製造業不斷湧現。」

事實上,中國出口總量全球佔有率由2020年首季新冠疫情爆發前約14%上升至今年首季約15.5%,反映中國製造業的供應鏈非常完整,具備全球競爭優勢。當中,電動載人汽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被稱為中國外貿的「新三樣」,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新三樣」產品去年合計出口1.06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9.9%,亦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

中國光伏組件產能佔全球八成 具規模優勢

綠色產業是中國新興製造業亮點之一,張文朗指出,根據BNEF和EV Volumes數據,2022年中國光伏組件產能佔全球的80%左右,新能源乘用車產量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接近50%。他認為,近年來中國綠色產業發展領先全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綠色產業的製造業屬性具有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

張文朗又引述Our World in Data數據,指煤電發電成本中設備成本佔比為40%,氣電的發電成本中設備成本佔比不到20%,而風電和光伏發電的設備成本佔比均超過80%。

生產規模大數據多 探索AI賦能製造業

另外,張文朗認為,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賦能中國製造業。他引述汽車之家數據,對比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成本結構,新能源車中數字技術相關的成本佔比超過70%,而燃油車中數字技術相關的成本佔比僅略超過20%,他表示:「中國生產規模大意味着潛在可用數據規模也大,有能力支撐中國率先探索大模型等人工智能(AI)賦能製造業的場景。」

張文朗總結,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加速推進,部分傳統產業出現調整,但新產業不斷湧現,例如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與製造業融合等領域,還有政策大力支持的其他未來產業,認為蘊含了不少投資機會。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