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共生記:(不)宜居世界
文章日期:2020年10月19日

【明報文章】友人朱博士在新加坡策展了Reframe: The (In)Hospitable World,以重置/重構為題,於10月9日至11月22日期間在亞洲電影資料館(Asian Film Archive)與觀眾分享電影世界對生態及環境議題的反思及討論。在疫症無止境蔓延的當下,想像影像的力量,如何重新聯繫人與非人類的世界,如何面對失去及傷痛,同時共同構築可供居住的未來。影展中的電影跨越了亞洲的地域界線,強調在人類世(Anthropocene)中共同面對的災禍:如流徙、高度都市化、急遽氣候變化問題等;同時也突出個別文化體系及地域的困窘。從湄公河的污染問題(Mekong 2030,2020);聖誕島上人與蟹的生存狀態(Island of the Hungry Ghosts,2018);到自然災害對個別亞洲城市的深遠影響,如Taklub(2015)中的菲律賓及Snapshot Mon Amour(2015)中的日本等。影展的另一個方向針對了城市的陰霾與暗黑,觀眾將通過龍剛的《昨天今天明天》(1970)、蔡明亮的《黑眼圈》(2006)、Bo Wang及Pan Lu的Many Undulating Things(2019),與城市展開一場跨時空的對話。至於生態議題如何與疫症互為呼應,並有效提供對未來的想像,似乎在挑選的作品中未有揭示足夠的關聯,相信以影展為主題的相關在線會議(10月23日),會提供重要的線索。

這是明報教育網-訂戶專區,進入本區前,請先登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