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峰:土地大辯論是偽命題
文章日期:2018年9月11日

【明報專訊】為期半年、大鑼大鼓搞諮詢的土地大辯論已近尾聲。我本想盡市民義務,填寫那份「點心紙」,但填了一回決定放棄。點心紙那18條問題及答案,設計得很有技巧。我非愚民,更恨被愚弄、擺佈。今時今日還來這種鳥籠問卷,即是把有識之士拒諸門外。政府早有想法 料中長期以填海為主土地大辯論,令人回想2013年底至2014年初及2015年的兩次政改諮詢,以及2016年的退休保障諮詢。三者都是政府早有想法,但想法與民間主流意見相違,於是來個「公眾參與活動」,美其名是廣納意見,實際上是讓一些組織策動群眾支援政府想法,冲淡與政府意見相左的聲音,於是出現基層組織反對全民退保的怪現象。政改和退保諮詢,過程令社會更分化、更對立,結果則不符民間主流意見,政府進一步失信於民。今次的土地大辯論,再次見到社會分化。這三次富爭議的諮詢(政改、退保、土地),特區政府方面的核心人物都是林鄭月娥,何其巧也。一個非民選、不民主的政府,說要徵詢民意,做法很扭捏、邏輯很彆扭。今次的土地大辯論,政府也是早有想法,只是假民之口落實。我預測,諮詢報告的建議,會是中短期以公私合營開發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為主、中長期以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為主。至於什麼棕地、私人遊樂場地、優化土地用途,稍拿一兩個示範,滿足民間訴求,算是交差。汝謂不信,拭目以待吧!非土地不足 實屬資源錯配土地大辯論諮詢文件指出,在1980至1990年代,本港土地供應持續增長;1995至2005年,香港增加了6000公頃已發展土地;但在2005至2015年,只增加了400公頃已發展土地。政府在這10年放慢開發土地的步伐,種下今天土地不足、民不易居的禍根。諷刺的是,曾蔭權時期特意成立發展局,負責統籌規劃土地及樓宇發展,以及基建發展。首任發展局長正是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次任是現任財政司長陳茂波(中間隔了個任期30天的麥齊光)。歷任的發展局長開發土地工作不力,但無阻仕途,這是給所謂問責制打臉。現任的特區政府口說要銳意開發土地,大家又有多大信心?《2030+》的規劃,指未來30年(2016至2046年)土地需求共4800公頃,但只有3600公頃供應,因此短缺1200公頃。政府是大地主,擁有香港土地,怎樣開發、開發多少,都是政府主導、負全責,政府根本沒有所謂土地短缺的問題,更沒有需要諮詢民意。學者早指出,香港不是缺乏土地,而是欠缺合理的土地資源配置。自2003年自由行以來,遊客量倍增,酒店房間依然供應充足,不見房荒。但住宅供應緊張,劏房處處,樓價攀天,究竟是房屋供應出問題,抑或是房屋政策出問題?我寧信後者。

這是明報教育網-訂戶專區,進入本區前,請先登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