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美琴﹕填海造地建屋 還是建城、建人?
文章日期:2018年8月8日

【明報文章】政府在土地大辯論未有共識之先,已撐填海,筆者一點也不驚訝。早在1997年筆者已與同事發表文章,指出歷史上香港發展(增長)都是靠填海(註1)。填海是政府駕輕就熟的工作,也容易處理,因為海洋生態不會即時抗議搗亂,只會在「不勝負荷」時叫人類「埋單」。而且填海得來的土地是政府的,賣地是香港政府財政收入重要來源,當然樂此不疲。雖然大家都知道新界有的是土地:棕土處處(1300公頃),農田荒廢(3680公頃;註2),鄉村規劃基建不全、頗為混亂的低密度發展(3500公頃),發展商囤積約1000公頃土地,合共9480公頃(香港600多萬私樓和公屋住戶也只是佔了4200公頃),但是我們仍好像選擇「集體失明」,只管討論政府陳列的選項和追捧非填海不可的言論。社會科學有一個概念叫「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y),香港對土地房屋的討論莫過於此。

這是明報教育網-訂戶專區,進入本區前,請先登入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