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隨着內地首宗公共場所「禁煙訴訟」周一(25日)審結,控告鐵路部門的女大學生勝訴,內地火車勢將踏入全面禁煙時代。該女生去年不滿舊式火車上設置吸煙區,違反當局「禁止在列車各部位吸煙」規定,控告
【明報專訊】昨日是國際禁毒日,世界各地都有宣傳禁毒的活動,四川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也舉辦禁毒宣傳教育活動,AR戒毒技術首次亮相(圖)。該技術通過加強對不同個體成癮分析,將AR技術與認知行為療法結合,助吸
【明報專訊】孕婦於2015年因發燒及感覺不到胎動,前往瑪嘉烈醫院求診,惟胎兒翌日死於腹中,孕婦則於3日後死亡,死因庭昨展開研訊。事主丈夫供稱,事主入院後翌日才被發現已穿羊水,其後引產死胎時胎盤未能排出
【明報專訊】乳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現時雖有乳房X光造影或超聲波檢查,但需在醫療機構內進行;女性亦可在家按壓乳房檢查,卻欠儀器輔助。來自美國、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生物醫學工程的研究生成立初創公司,冀研發
【明報文章】政府建議規管電子煙及加熱煙產品,等同容許這些煙草產品在本港合法出售,這建議隨即被醫學界和反吸煙組織群起攻之。究竟香港應全面禁售這類新興煙草產品,抑或將之與傳統香煙看齊,嚴格規管?
【明報專訊】上周屯門三屍倫常命案中,23歲女兒遺書稱受濕疹困擾;公營醫療系統皮膚科服務輪候時間長,去年皮膚科新症輪候人數約5萬,新症中只有33%能在12周內獲診治,遠低於90%達標率,新症最長要排期至
【明報專訊】坊間近日流傳,皮膚病患者可能出現「類固醇上癮」,一旦放棄使用類固醇,病情會更嚴重;皮膚科專科醫生楊志強說,很多人混淆了口服與外用類固醇,口服的確有副作用,包括令人肥胖、血糖升高等,但外塗類
【明報專訊】中一那年,最親的姐姐因急病手術意外去世,父母不知如何處理,令活潑好動的小女孩變得沉默寡言。同學說她多愁善感,女孩自此進入了10年黑暗期。時光荏苒,當年被同學揶揄「懶憂鬱」、受過欺凌的小女孩
【明報專訊】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昨正式推出「青協解憂號」流動車,未來一年將走訪18區,透過不同活動讓公眾認識情緒問題。中學文憑考試(DSE)下月中放榜,解憂號將於下月9日至14日加強服務,社工會在流動
【明報專訊】瑪麗醫院發生「毛霉菌奪命」逾9年後,再揭藥物含霉菌,一名已死亡的30多歲淋巴瘤女病人被驗出糞便含毛霉屬真菌,瑪麗翻查其服用的16種藥物,在病人獲處方但未開封的「易消達(Enzyp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