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丹麥專家宣布研發出人工卵巢,未來可望有助曾接受化療、放射治療等治癌方法的婦女重拾生育能力。
【明報專訊】中央5月中宣布支持香港科技創新發展,率先批出2200萬元人民幣給22個香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究竟這些實驗室正做什麼?有多厲害?一般市民所知不多,本報走訪了最少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於2005年成立,多年來偵破不少「腦謎」,如大腦與語言運用的關係。實驗室共同主任、心理學系講座教授李湄珍說,將來會繼續研究先天基因及後天環境對情
【明報專訊】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RI)於九十年代問世,可偵測人在進行各種腦神經活動(如運動、說話、思考等)時,腦部皮層、腦區活動及不同組織變化。港大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
【明報專訊】打仗要「擒賊先擒王」,治療肝癌肝病道理也一樣,這是香港大學肝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主任吳呂愛蓮的信念。以往治療肝癌可用化療,但成效一般,吳呂愛蓮團隊7年前發現,原來肝癌內的「CD2
【明報專訊】澳洲27歲青年菲利普.漢考克(Philip Hancock),5月在重慶因糖尿病併發症病逝,家人按照其遺願,捐出他的多個器官,挽救3名中國病人的生命,並令另外兩人重見光明。菲利普的故事經媒
【明報專訊】菲利普是中國第7名外籍人士器官捐贈者,也是重慶首名外籍器官捐獻者。中國首個外籍人士器官捐獻個案,是年僅7個月大的美國女孩Tiana。2014年4月26日,Tiana因玩耍時發生意外導致窒息
【明報專訊】中國是全球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器官捐贈仍是十分罕見的做法。專家認為,中國社會一直少有開放討論器官捐獻,與「留全屍」的傳統文化信仰有關。新南威爾士大學文化研究副教授鄭怡說﹕「中國人有『
【明報專訊】孕婦於2015年因發燒及感覺不到胎動求診,未察覺穿了羊水,其後因胎死腹中且未能排出胎盤,終死於敗血性流產,死因庭昨繼續研訊。代表醫管局的大律師結案陳辭稱,即使醫療期間有失誤或延誤甚至沒有治
【明報專訊】孕婦死於敗血性流產,死因庭昨續研訊。專家證人供稱,整件事關鍵在於未能在取出胎盤手術前,為事主注射抗生素「奧美丁(音譯,Augmentin)」控制感染,削弱了手術成效;若能手術前注射,雖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