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基因療法近年成治癌新救星,如「核糖核酸」(RNA)藥物只會干擾特定癌症基因,抑制腫瘤生長,不會如化療般破壞健康細胞;惟RNA藥物容易在血液中分解,無法抵達癌細胞。城市大學研究團隊研發新技術
【明報專訊】內蒙古科爾沁區大林鎮勝利村本月7日以來,有牛隻不明原因死亡,經檢測診斷為疑似牛炭疽。截至12日,共有9隻發病牛死亡,8人感染疑似皮膚炭疽。當局自12日起將勝利村劃為疫區,封鎖周邊5公里範圍
【明報專訊】現代人大多日常使用電腦和手機,以往已有研究顯示,這些電子產品屏幕的藍光會影響睡眠。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電子產品散發的藍光還會對雙眼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害,包括加速黃斑病變及夜盲症。研究員期望有關
【明報專訊】伊利沙伯醫院昨公布一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24歲南亞裔產婦因出現胎水少及蛋白尿,醫生安排上周五(10日)催生。催生期間孕婦曾心臟停頓,醫生為她緊急剖腹取出嬰兒同時搶救,孕婦延至前日(11日)
【明報專訊】伊利沙伯醫院曾在2016年發生3宗孕婦產後死亡事故,其中一宗為懷孕37周女警因妊娠毒血症需催生,產後大量出血而死,其後醫院小組調查報告指出醫護人員涉誤判等問題。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
【明報專訊】逝者捐出器官,病人便有機會重獲生命。隨着社會意識提高,本港去年眼角膜捐贈數字見新高(見另稿),有長者夫婦更願意捐盡身軀,除了捐贈器官,亦捐出遺體成為「無言老師」,供醫科生作學習用途。有家屬
【明報專訊】去年眼角膜捐贈數字見新高,香港眼科醫院副行政總監林乃文表示,去年眼角膜捐贈者及數量均見新高,共有261人捐出367片眼角膜,294名患者受惠。他續說,輪候眼角膜移植人數由2013年的約50
【明報專訊】瑪麗醫院今年初完成亞洲首例單心室病童植入內置人工心手術。一名12歲單心室病童天生有多種心臟缺陷,經歷5次開胸手術,仍難敵一連串併發症。在命懸一線之際,瑪麗團隊決定為其冒險進行第6次開胸手術
【明報專訊】九龍社團聯會昨公布市民心理健康和公共醫療系統評價的民調,結果顯示逾七成受訪者面對焦慮情緒,居住、退休保障和醫療費用問題為主要焦慮源頭。對於公共醫療系統能否有效保障市民健康,認為能夠的受訪者
【明報專訊】澳門民政總署被指強制逸園於延期的60天內為所有格力犬絕育,民署昨開放狗場予傳媒入內了解格力犬狀况,民署亦再次否認指控,並指絕育手術為逸園聘請的獸醫負責,而民署的駐場獸醫只為格力犬緊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