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學年開學不足一個月,有調查顯示不少學生已感學業壓力,15%出現輕度至重度焦慮的徵狀,近四成受訪者表示不開心時,會選擇「藏在心裏,扮無事」。有督導主任表示學生對情緒或存誤解,或憂別人不接納
【明報文章】可有想過,過去幾個月我們與煙草商的爭辯其實完全失焦?
【明報專訊】政府正研究規管電子煙及加熱煙等新興煙產品,公民黨透過電話問卷調查逾千人,結果逾五成受訪者表示知道加熱煙對人體有害,七成受訪市民認為應全面禁售加熱煙。公民黨促政府收緊規管加熱煙。
【明報專訊】心臟病是本港第三大殺手,冠心病是引致死亡主因。冠心病治療包括用藥、心導管介入(俗稱「通波仔」)或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惟本港公立醫院僅得不足20人能獨立做搭橋手術,輪候最少要半年,且不少病人怕
【明報專訊】多國科學家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稱進食垃圾食品會導致身體長期發炎,增加患上抑鬱症風險,呼籲醫生向抑鬱症病人提供飲食建議作為治療的一部分。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研究發現,本港每67人有1人患罕見病,約佔人口1.5%。有病人組織指出,罕見病並不罕見,惟本港暫沒定義,患者難申請資助。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親自回應罕見病病人訴求,引入脊髓肌肉萎縮症(
【明報專訊】美國專家以革新技術令癱瘓者再次走路,研究員在3名下半身癱瘓的病人脊椎植入電極裝置,刺激受傷位置以下的脊髓神經,增加其敏感度,讓腦部的微弱信息能傳達到大腿肌肉,並結合物理治療,成功讓3人重新
【明報專訊】科學家過去一直致力研究如何令癱瘓人士恢復肢體活動能力。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2009年發現結合藥物治療、電極刺激脊髓及運動能令癱瘓實驗鼠恢復行走能力,此後10年取得不少突破。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周二(25日)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內部和外在因素,可使伊波拉病毒蔓延凌厲及令鄰國烏干達面臨「即時威脅」。北基伍(North Kivu)、伊圖里(Ituri )爆發近兩個月,錄得1
【明報專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27批不合格面膜進行通告,其中一款標稱為嬰國天使嬰兒蠶絲面膜的樣本,菌落總數超出標準限量值1000倍;還有一款標稱為珀薇·面膜藍莓嫩膚細緻面膜,超出標準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