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劉羨文(Sammi)初中時不愛說話,更沒自信,因她患有濕疹,皮膚「全部都紅了」,加上學習壓力,常有負面情緒。但她開始做義工後重拾自己價值,學會坦然面對困難,就如接受「我的皮膚就是這樣」。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明報文章】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醫生早前發表評論文章(註),提出仿效新加坡模式並不能解決公營機構醫生人手流失情况,而海外醫生或缺乏對香港風土病的認識,水平不達標,更有機會待捱過監督期後立即離巢,無助公營
【明報專訊】公立醫院現人滿之患,前線怨聲載道,本報分析了22年的醫生人手,發現主力負責前線工作的駐院醫生人數雖上升58%,但佔整體公院醫生的比例就由高峰時64.1%跌至歷年最低的47.6%,而顧問醫生
【明報專訊】前線醫生不停怨工作多,有人在上周六的閉門申訴會要求管理層做臨牀工作,獲在場醫生拍掌和應。不過,有剛離開公立醫院的前內科顧問醫生表示,顧問醫生身兼行政、教學、臨牀工作,還要應付眾多醫管局會議
【明報專訊】前線醫護人員經常抱怨文件工作愈來愈多,醫學生博客Dr Who在facebook專頁表示,護士派藥奉行「3 Checks 5 Rights」(三核五對),即要核對3次病人身分、服藥時間、藥物
【明報專訊】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日前稱研究將部分急症醫院的病人移至復康醫院的空置病牀,騰出空間予其他病人,其「轉院論」昨日惹來兩個護士工會批評「離地」,指復康醫院亦已「爆煲」,有護士1對48名病人,昨向醫
【明報專訊】醫院管理局昨更新八大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港島西醫院聯網骨科淪為「重災區」,最長達166周,即達3.2年(以一年52周推算),比半年前最長要等近兩年,增幅逾六成。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牀助理
【明報專訊】流感季節踏入第四星期,本港流感活躍程度終有回落迹象。衛生防護中心最新一份《流感速遞》指出,部分流感監測指標已從高峰水平回落,但仍處於基線水平之上,預期未來一段時間流感仍會維持在高水平。本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