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感染「難辨梭菌」可令人肚瀉難止,死亡率高達25%。此症卻難確診,過去檢驗需耗時約兩天,中大研究人員利用靈芝孢子結合磁性顆粒,研發出微型機械人,機械人在「便便」中「游走」15分鐘就可驗出難辨
【明報專訊】食環署耗資逾70萬元,去年2月起試用24個太陽能廢物壓縮箱(下稱壓縮箱),於12個位置偏遠的垃圾站收集家居廢物;食環署助理署長(行動)霍炳林昨表示,該款壓縮箱過去一年曾改良一次,惜仍有需改
【明報專訊】多區鼠患嚴重,食環署計劃今年初,利用夜視鏡頭及熱能探測鏡頭分別推行兩個為期3個月的試驗,配合AI技術,測試在不同環境辨認鼠蹤,試驗料今年5月完成。有議員質疑,署方只監察而不捕捉老鼠為本末倒
【明報專訊】衛生署擬刪去凍結多年的公立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顧問醫生職位,經反對後擱置,醫生組織指事件揭示全港公院應付牙科複雜個案的醫生不足,有顧問醫生要一人奔走3間醫院,有長者植牙個案要輪候近一年,促增加
【明報文章】當病情無可挽回,病人即將面對死亡,同時昏迷不醒,有時候醫生會為病人作出「不作搶救」(Do Not Resuscitate, DNR)的決定。這是醫生有權作的醫療決定,理論上(和法律上)家屬
【明報文章】公營前線醫護人員工作繁重,近月流感肆虐,更使他們壓力「爆煲」,發起申訴大會及請願,務求當局正視問題。當中有醫護人員直指新移民為壓力源頭,要求政府收回單程證審批權。誠然,筆者近半年走訪香港多
【明報專訊】內地2016年起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新生人口繼續快速減少,全面放開生育方針之聲一直不絕於耳。不過,國家衛健委近日公布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取消「計劃生育」的答覆,表示「不宜立即全面刪除『
【明報專訊】法國一項橫跨7年、追蹤4.4萬名45歲以上人士的研究發現,進食即食或加熱食品、零食等「超加工食品」跟死亡風險有顯著關連性。研究發現,每增加進食10%的超加工食物,便可能令死亡風險增加14%
【明報專訊】香港渣打馬拉松將於周日(17日)舉行,所有賽事合共7.8萬人參加。根據天文台預測,比賽當日氣溫介乎20℃至23℃,相對濕度最高達90%。大會今年特別提醒參賽者,因天氣熱及濕度高,跑手更需要
【明報專訊】全港幼稚園農曆新年前因應流感爆發,提早放假,部分學校昨日首天復課,其中有幼兒學校讓全體學生和職員佩戴口罩,直至今季流感情况穩定,亦有多間學校趁長假期徹底清潔校舍和玩具。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